- 【第一手經驗有如生鮮疏菜,新鮮有趣;而書中知識,就像是料理過的豪華餐點,讓美味菁華再現。知識與經驗的交互作用,是塑造個人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最佳途徑、面對問題思索解答的最短路線。「這波金融海嘯和歷史上的幾次經濟蕭條完全不同,不只是又一次的景氣低迷而已,而是商業世界運作方法的徹底改變,」城邦集團執行長、暢銷商管書《自慢》作者何飛鵬,在一次演講中如此強調。
- 他指出,不管是1929年經濟大蕭條,還是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雖說事發之時一樣造成許多企業倒閉,但商業運作的邏輯並沒有改變,當景氣復甦,相同的商業模式、同樣的管理方式依然有效運作。但這次不同,何飛鵬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往有效的救市措施,這次卻顯得欲振乏力。
- 當經濟學教科書上的標準做法都不管用、企業以往能成功挽回績效的策略都失靈,該用什麼辦法才能度過這波難關?
- 用閱讀,建立新的商業智慧
照目前情勢看來,這個問題還找不到解答,但這並不表示經理人只能無奈放棄。如同生命自會找到出路,即使消費者行為、商業運作模式發生質變,並不意味著市場就此停頓,只是經理人必須用新的做法、新的思考,來重新架新的商業運作方法。 - 當你需要全新的思維,你會需要一顆不同於過往的腦袋,而閱讀就算不是更新或重組腦袋的唯一方式,也絕對是最重要的管道之一。
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知名閱讀專家齋藤孝在《讀書力》書中指出,每當有人問他「為什麼必須讀書」時,他的回答必定是:「因為讀書是塑造自我的最佳方法。」所謂自我,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自己面對問題時思索與找尋答案的基礎。 - 齋藤孝說,如果接觸資訊的範圍過於狹隘,就會將單一的想法視為絕對,將適用於一時一地的做法,當成是標準模式,不論遇到任何狀況,都只用一種角度去思考、去因應。承平時期,這一招半式或許還足以應付,但是當碰到世界動盪、遊戲規則徹底改寫,若無法尋求創新的解決之道,就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讀書所培養的是正是『複雜的共存』」,齋藤孝表示,如果把人看做是一層岩片,很容易就因為外力的撞擊而破損,但如果能讓互相矛盾的複雜並存於自己心中,就會像一層層累積的岩脈般,慢慢以螺懸狀向上提升,最後變成強韌的自己,不管面對什麼狀況,都能以正確的邏輯架構去找出解答。
- 用商管書,確認經驗的價值
很多人都說,若非工作必要,根本不看商管書,要學習工作管理的智慧,從現場經驗還能得到更多,實際體驗比讀書更重要。齋藤孝駁斥此為無稽之談,體驗與讀書完全不互相矛盾,而且相較於現場學習到的經驗,讀書「可以確認自己的體驗有何意義」,這正是閱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齋藤孝表示,有種說法叫做「沉默的智慧」,意指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但其實潛意識和身體已經了解的智慧。將沈默的智慧與身體的智慧視為水面下的冰山,唯有冰山一角能明確化為語言露出水面。而讀書,藉由優秀作者的詮釋,可以讓自己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事情,清清楚楚化為具體。 - 「這正是讀書的意義,」齋藤孝強調,可以藉由固定在紙上的文字,為稍縱即逝的感覺勾勒出清晰的形狀,確認自己的體驗,進而精煉出智慧。
日本科技大廠理光(Ricoh)社長近藤史朗曾在接受《PRESIDENT》雜誌訪問時表示:「現場是新鮮蔬菜,書是豪華料理。」這句話的意思是,第一手現場經驗新鮮有趣,有如生鮮蔬菜;而書,就像是將各種生鮮食材料理過的餐點,或許已是二手資料,卻是美味的菁華呈現。 - 近藤說,技術出身的自己,年輕時非常不愛閱讀,認為只靠書本無法理解真實環境,現場才是王道,而這樣的實務導向,確實對他在技術的精進大有助益。然而,當他從基層升遷至管理職時,許多事情就不再可以只靠在現場反覆的嘗試錯誤來學習了。
- 他還記得在被宣布擔任社長前,他閱讀了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著作,當時心中的感動難以言喻,不由得想起平日在工作現場中曾犯過的錯、不知該如何解決的困難、自以為是獨創的成功做法,其實別人早已有過說明與指引。
- 更重要的是,許多以前模模糊糊的營業和管理心得,也透過前人的智慧,得到確立。「這就是學習,」近藤說,「就像透過自己的手,把食材做成料理。」
在變動的時代,要找出新的商業智慧,絕不能只依靠過往做法,更不能只從犯錯中累積智慧。面對困難時,該怎麼應變會比較好?有哪些經典原則可供借鏡?大師的預見或建議,又是什麼?這所有問題,你都能從商管書中找到值得參考的看法。
這或許不是一蹴可幾,但只要長期累積經驗和思考,自我就會變得厚實而穩定,進而能以不變的基準,因應各種難以預測的新變化。
本文章由經理人月刊提供。
決策一次就作對
1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