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決策一次就作對

  • 技術+紀律,成就高品質的決策者
    決策不只是資訊的堆積,而是「洞察」與「判斷」的過程。鍛鍊洞察力,你需要善用流程、工具的技術,來檢視問題、做出分析;提高判斷力,你需要察覺人心不理性的盲點,用紀律避開認知陷阱,成為高品質的決策者。
    小到中午要吃什麼、大到結婚生子就業的個人生涯規畫,每個人每天都會碰上無數的決策瞬間,有些甚至快得連當事人都沒有察覺。但仔細想想,在做這些決定時,有人總是猶豫不決、有人明快果斷(不知是太衝動,還是已經設想周延),更有些人乾脆省去做決定的時間,一切照舊。
  • 人生,其實就是一連串「決策」的累積,決策不只反映出性格,一個人所下決策的好壞,也決定了他一生的境遇。但是,就算每天都要做許多決定,你可曾想過自己從面臨抉擇的那一刻起,到最後展開行動、得出成果,究竟經歷了什麼?正如《決策一本通》作者 亞倫‧巴克(Alan Barker)所問,「對於決策的思考過程,我們多久才認真地思考一次?」
    一個品質好的決策,應該要能面面俱到;而要讓決策沒有遺漏,決策者必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思考問題各個面向,考慮各種可能選擇。所以巴克指出,決策品質要好,需要「大量的思考」。
  • 但「大部分的決策,其實並未經過真正的思考,」巴克說,一般人在做決策前,幾乎不曾細想「問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會牽涉到哪些層面」「標準和底線是什麼」…,而是先做了再說,然後且戰且走、見招拆招。缺乏完整的考量,結果就如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企業決策的正確性平均只有50%!這樣的數字,跟擲銅板又有什麼不同!
    嚴謹落實決策流程,提高正確率
    然而,思考不是資訊的堆積,而是一種「認知」與「判斷」的過程,要提高決策品質,就必須讓過程中所有面向都被認知、所有細節都被取捨判斷;也就是說,要做好決策,你需要有一套流程來幫自己檢視問題、確保品質。 不管是領導學大師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劃分的「決斷程序」(準備、決斷、執行)、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界定的「決策6步驟」(1.確定問題類型;2.定義問題;3.針對問題,界定解決方案的範圍;4.採取正確而非可接受的決策;5.將行動納入決策之中,以便執行;6.根據事件進展,檢視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或是其他諸多與決策領域相關的學者及著作,基本上都包含以下5個關鍵,以下劃分為5個階段,加以說明其中最重要的思考課題:
    步驟1:問題分析
    問題發生時,經理人的第一件工作絕對不是趕快找解決方案,而是先靜下心來檢視「哪裡有問題」「問題是什麼」,確認問題的性質與內容,才能明白要做什麼決策,以及有沒有必要做這個決策,否則盲目投入,下場往往是做白工,浪費精力又一事無成。
    步驟2:設定目標
    設定目標就是希望「將問題修補到何種狀態」「要滿足什麼需求」,也就是找出「決策的價值」。目標確立後,所有人才能在同一個框架裡思考,否則各自為政、各有立場,就連「做到何種程度才叫成功」「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效」,也無從判定。
    步驟3:擬定對策
    要解決問題不會只有一條路走,透過腦力激盪,經理人應該積極找出各種有創意的解決方案,才有機會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在過程中,絕不要只想依賴過去的成功經驗,也要思考時空環境的不同,需要新的對應做法。
    步驟4:選擇方案
    在評定方案的優劣時,除了要考量成本與效益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以組織目標與價值為依歸,秉持著道德與責任感做決定,否則陷入數字的迷思,很容易讓決策者做出違反正確價值觀的決定,因小失大,破壞原本解決問題的立意。
    步驟5:執行與回饋
    沒有好的執行,決策方案設計得再完美也無用。執行時,除了定期追蹤、評量執行進度與成效外,更重要的任務是「觀察環境」,留意是否該依外界情勢,改變調整計畫內容,否則閉門造車,很容易在執行上偏離軌道。如果能將上述每個步驟都做到位,就能有效降低計畫與現實出現落差的風險,讓決策一次就做對!
    活用決策工具,抓出正確決斷的關鍵
    人的能力有限,很難單憑一己之力,就做出面面俱到的判斷。為強化資訊蒐集與分析的能力,各種決策分析工具應運而生,協助決策者做出更好的情報分析,更透徹地了解局勢與環境。
  • 然而,決策工具只是輔助決策者發掘重點(例如,哪些資訊是決策的關鍵點、是否要繼續找更多資訊、還是現在就可以做決策了),並不能代替經理人做決策。
    真正重要的,是決策者能否從一次次的決策中,做到自我智識的鍛鍊與經驗資料庫的建立,從而培養起屬於自己的「決策直覺」——面對不確定的環境,知道該去哪裡找到有用的情報、該用什麼工具來分析情勢——這才是決策品質能否提升的關鍵。
    即使掌握了工具,也仔細走完流程,依然不能保證做出來的決策一定是好的。因為人們在判讀資訊、取捨方案時,看似是理性的思考過程,實際上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心理與認知上的影響,就算眼前的證據再怎麼客觀,還是很容易做出非理性、不客觀,甚至是「只想滿足一時痛快」的決定。
    以《左右決策的迷惑力》書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明:人們在進行工作面談,經常以自己做為「理想員工」的標準,於是碰到屬性和自己類似的應徵者,馬上覺得一拍即合,較想聘用這樣的人。但實際上,該次面談的結果,只說明了應徵者與主管屬性相合,並不等同於符合公司用人的需求。由此可見,這種被第一印象左右所產生的「診斷偏差」(diagnosis bias)效果,有時反而凌駕了首要目標(為公司找到好人才)。
    儘管理論和實務都證實,人們的想法和判斷不盡然都是理性的,但正如前哈佛商學院教授約翰‧哈默德(John Hammond)所說,「察覺就是防範。」我們必須坦承自己在做決定時,確實會有偏見、盲點、不周延和不理性的地方,以謙遜的態度,為自己在決策過程中建立起規則與紀律,協助自己或他人找出思考上的錯誤,避免誤判,維持決策的品質。
    本文章由經理人月刊提供。整理.撰文/謝明彧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主題學習~少就是更多~

▼五分鐘摘要!花最少力氣,反而有最大效果!
以最少的投入達到最大的效果,或增添任何事物只會減損而非加強期待的效用時,就是做到了簡練的境界。如果某件事物是簡練的,通常是結合了超乎尋常的單純以及令人驚奇的威力,而產生了完全值得注意的事物。豐田的Scion系列不做廣告,只提供搭載少數標準配備的陽春車款。這點反而吸引了Y世代的消費者,讓他們自行加裝配件以彰顯個人特色。而簡練通常包含以下關鍵要素:

魅力
我們天生就好奇,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們會到處尋找模式,因此當我們預期存在的事物並不存在時,我們就會特別注意。這就是為什麼問題的簡練解答通常都會少了個什麼,而這缺少的部分會引誘我們進一步去了解。
蘋果公司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在2007年1月9日,站上講臺為2007年麥金塔世界大會致詞,接著賈伯斯首次展示蘋果公司最新、最棒的玩意,iPhone。當他介紹完iPhone的功能之後,觀眾都傻眼了,因為iPhone少了一項當時市場上其他電話都具有的部分:讓使用者用來撥號的按鍵。iPhone反而是用觸控式螢幕,可以顯示出虛擬的按鍵,還有相片、電影等任何使用者儲存到自己iPhone裡的東西。
業界所有專家都預測iPhone將會成為蘋果公司史上代價最昂貴的失敗產品,但是該公司後來做了2件有趣的事。首先,該公司發表堅定的聲明駁斥了批評者的疑慮;接下來,該公司沒有任何其他動作。完全沒有為了iPhone的上市而耗資數百萬元,進行多重管道的促銷活動;沒有做任何巧妙的電視廣告;沒有提供媒體任何試用報告;也沒有針對蘋果的忠誠顧客推出首購價或優惠方案。在麥金塔世界大會的產品發表,基本上就是該公司讓iPhone成為市場上最具話題性產品的唯一動作。
雖然iPhone的定價是一般新手機平均價格的3倍左右,但是到了2007年6月29日下午6點在指定店家同步開賣時,被壓抑的需求相當巨大。調查顯示,儘管iPhone的價格較高又可能要等待,還是有超過2,000萬名美國人表示有興趣購買。即便蘋果公司不曾花一毛錢做廣告或推銷產品,美國和英國的行動電話市場還是超過半數知道iPhone。難怪《財星》雜誌在2008年給了蘋果公司「美國最受景仰企業」和「最受景仰創新企業」的封號。
那麼到底該如何把魅力的原則應用在商業上?行為科學家發現,做到3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產生魅力:1. 充分提供某項議題的相關資訊,讓人了解到自己有所不知,這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2. 提供恰到好處的資訊,剛好讓人足以了解如何滿足他們對那項議題的好奇心。你必須提供適量、適合的線索,讓他們投入去尋求更多的了解。3. 在提供答案之前,給人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可以自己想辦法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有趣的是,達文西在1400年代畫出他的名作《蒙娜麗莎》時,就使用類似的魅力策略。為了讓他的畫作栩栩如生,而不是呆板、死氣沈沈,達文西讓蒙娜麗莎眼角和嘴角稍微有點模糊,而不用明顯的邊緣和線條去表現。達文西為這幅畫留下詮釋空間,讓觀畫者能夠發揮想像力,使這幅畫作有如活起來一般。
刪減
簡練的解答或構想一向有條不紊而且聚焦,會直接切入核心,因為任何無法增加價值的部分,都已經刻意刪減掉了。這和人性是背道而馳的,因為我們的天性通常是不斷增加更多東西。關鍵就在於了解該刪減哪些成分,才能做到簡練。
藍斯‧阿姆斯壯大概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自行車手。在1996年10月被診斷出罹癌,一切都改變了。阿姆斯壯在治癒之後,就和前美國奧運自行車代表隊教練克里斯‧卡麥克合作,要設法讓阿姆斯壯再次成為這項運動的佼佼者。卡麥克建議,阿姆斯壯應該追逐自行車界至高無上的地位,以贏得環法自由車賽為目標進行訓練。
因為阿姆斯壯在癌症痊癒的過程中,失去大約20磅的肌肉,卡麥克想出了一個簡單但是簡練的想法。他了解到,阿姆斯壯的優勢在於他過人的心臟和含氧量,所以他建議,如果阿姆斯壯可以調整他自行車的齒輪比,就有可能獲勝。卡麥克建議不要和其他自行車手一樣每分鐘踩踏70到75圈,改用較低的齒輪比,改讓阿姆斯壯每分鐘踩踏95到100圈。除了提高踩踏的速度,卡麥克還建議阿姆斯壯在爬坡時身體要離開座墊,才能運用到更多輔助的肌肉。這也和當時公認的最佳作法,認為自行車手大多數時間應該坐著的觀念大相逕庭。
為了做這些改變,阿姆斯壯進行了數個月嚴格而精心規畫的訓練,目的是要重新連接他的整個神經肌肉系統。這其實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才達到完美,但是阿姆斯壯堅持到底並有所突破,然後在1999年贏得他前所未有的第1個環法自由車賽冠軍。到了他在2001年第3次贏得環法自由車賽時,其他自行車手和教練已經開始明白他採取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因此到了2003年,大家都改成高踩踏頻率的方式。這是好現象,但是對阿姆斯壯而言,卻表示他逐漸喪失競爭優勢。
《大師輕鬆讀》中英對照佳句摘錄
"Organizations that can force themselves to think about combining technology with other sales and marketing resources to build powerful 'engines of growth' will make more rational economic decisions about where to apply technology to boost their performance. The analogy is pretty simple. A sales and marketing team that is able to use technology to build a 'growth engine' that is faster and gets more miles per gallon than the other guy's engine will win. In the average company, there is plenty of room for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ales and marketing engine that propels revenue growth." --Stephen Diorio「只要組織要求自己去思考,該如何結合科技和其他銷售與行銷資源,打造出強大的成長引擎,就能做出更理性的經濟決策,決定該在哪些面向上運用科技提升績效。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業務和行銷團隊只要懂得運用科技,打造出比其他引擎更快、油耗更低的成長引擎,就會勝出。一般的企業通常都會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應用科技去強化推動營收成長的銷售和行銷引擎。」 ——迪歐李歐

本文章由大師輕鬆讀提供更精采內容請見下期週報或第341期《大師輕鬆讀

台南美食~榮楊天際~會後新聞稿

「台南美食 榮揚天際」會後新聞稿

日前,8/22由服務業行銷人才養成班所舉辦「台南美食 榮揚天際」之記者會。不到短短一天的時間,第四、五、六組經由迅速分組合作,彩排不到三次,卻在正式舉行時,展現令人印象深刻的卓越成果。

記者會排演前,由任職乖乖的高鴻儒同學擔任統籌,先將所有工作分為四組:
公關公司組、工務組、美食秀組、代表致詞組。在他指揮調度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專才投入適合的組別下,繼續進行相關事宜的準備。

記者會開始由同學翁貿聯與另一位女同學(我忘了你的大名了,太失禮啦!)搭檔雙人主持,以一搭一唱的輕鬆對談方式,揭開「台南美食 榮揚天際」整個活動的序幕。活動主要內容是由台南市政府觀光局主辦,媒合先前台南道地美食競賽前三名的當地業主與長榮航空的空廚合作,目的是藉由長榮航空,將台南美食推向國際,也讓到台灣遊玩的觀光客還沒踏上台灣土地前,就能在飛機上享受道地的台南美食。

為了讓民眾更能體會到這種特殊的難得經驗,活動中還以動態「美食秀」,將現場活動拉到最高潮。「美食秀」的一開始,由鐘治平同學所扮演的機艙長,率領兩位由陳姵茹、邱金華同學客串演出美麗的空中小姐,為現場來賓示範機上逃生設備表演,讓現場來賓等猶如剛剛Chick-in進入機艙一般,醞釀出極佳氛圍。緊接著,再游同學所客串的四位空中小姐,依序端出主秀的四道台南小吃,並搭配主持人細膩生動的旁白,令人垂涎三呎,更讓現場來賓再次身歷其境。

「美食秀」之後,為此次活動代表來賓致詞,台南市觀光局代表由賴建達扮演,長榮代表則由同學陳炳勳扮演,台南陳記美食業者則由陳英玲扮演。由於同學們工作歷練豐富,扮演這些代表們微妙為俏,連說起話來,不論聲調速度與談吐口吻,甚至連長相神情皆非常有說服力,可見本班同學個個是臥虎藏龍!節目尾聲的Q&A透過安排於現場的暗樁主動發問事前所模擬媒體可能感興趣的問題,再由彭昱榮扮演的創意文化公關經理主答,並讓整個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P.S:感謝所影第四、五、六組同學在這次活動中的全力支援,讓整個活動能夠圓滿順利完成。另外,結業餐敘共有三十多人參與,不敢說每位都彼此認識,卻是一次難得的跨領域交流。

記者@優你開發╱周巽莉、李玉瑛現場報導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主題學習~黑幫街頭MBA

▼教父金盆洗手,公開經營智慧!根據美國總統府組織犯罪委員會估計,在1980年代,犯罪組織每一年可以創造超過500億美元的營收,勝過美國鋼鐵、銅、鋁等工業加起來的營收。負責經營這些事業的人,通常都不具備正規的學經歷,他們有的只是街頭智慧、足智多謀和毅力。而究竟這些黑道人士在「社會大學」都學到了什麼?這些道理又如何運用在其他領域?

小心應用馬基維利的哲學
馬基維利是16世紀的義大利哲學家與外交官,深受黑手黨的推崇,而他的哲學也成為黑手黨犯罪伎倆的基礎。馬基維利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物。
馬基維利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是一把雙面刃,會造成內部的不信任。在商場上,怎麼贏是很重要的。
黑手黨運作的方式,可說是馬基維利哲學應用到極致的範例,他們營造了一種欺騙、不信任和背叛的氛圍。在黑手黨的事業裡,忠心耿耿通常是內心恐懼的偽裝。由於堅持如此死板地詮釋馬基維利思想和哲學,黑手黨事業也埋下了自己毀滅的種子。當他們的對手理解到,組織的力量是建立在成員的恐懼上,他們就會發現只要成為大家最懼怕的人,就能占得上風。
在白道的環境中,太死板守著馬基維利的哲學,同樣會造成問題。它可能會讓人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以及什麼對大家都最有利。金融市場上所謂「信用違約交換」(CDS)的信用衍生性商品,就是一個好例子。基本上,CDS就等於是兩方在打賭,看第三方是否會拖欠債務。其中一方賭借款人會還款,另一方則賭借款人會欠款。由於這種交易不需要任何資產做抵押,因此就出現了許多有問題的金融商品。當這些CDS流入全球金融體系之中,就造成了數百億美元的損失,引發了全球經濟崩盤。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知名投資家巴菲特曾經形容,CDS就像是「大規模毀滅性金融武器」。
用角頭會議取代商業會議
傳統的商業會議往往非常沒有效率。比較理想的開會方式,就是模仿黑手黨老大主持的那種角頭會議。
正式的商務會議從來就不存在於黑手黨組織的營運架構之內,原因就在這裡。這種組織反而是用角頭會議來解決問題、談判和形成決策。
那麼,如何才能熟練地舉行角頭會議,而不是商務會議?這通常包括以下5個步驟:
1. 參加角頭會議一定要有備而來——這表示來開會就是要準備作決定,解決問題。不要把角頭會議當作是討論會,要先做好功課,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事先找出:
2. 提醒自己永遠要用腦袋去主導,不是用唇舌——也就是說,話要說得簡短、中聽、切中要害。要知道,你不是去長篇大論的,而是要去解決重要的事情。盡量讓別人去高談闊論,要安於保持沉默,不要覺得自己必須趕緊說話填空檔。小心不要說出任何會讓對手占上風的事情。
3. 一走進角頭會議,就要放下自我的態度——這在對方非常是老師,然後離開時分得最多戰利品。自大時,特別有用。如果故意去問一些蠢問題,讓對方開始以為自己比你聰明,有時也很管用。運氣好的話,他們可能會鬆懈戒心,透露一些事情讓你有機可乘,獲得對自己更有利的條件。你應該抱持的心態是,展開角頭會議時要像個學生,結束時要像
4. 絕對不要表現得像是這筆交易中的軟柿子——即使每個人都可以明顯看出來。要注意,在大多數狀況下,說得愈少,就顯得愈睿智。偶爾給些恰如其分的評語,可以帶來奇妙的效果,讓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比真正的你更聰明。讓你的對手以為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通常就會有更好的結果。
5. 永遠保持冷靜和尊重——這樣才能專心面對問題,促成圓滿的結果。絕對不要讓個人的問題或無關緊要的瑣事,模糊了談判焦點。如果討論太過激烈或演變成爭吵,實效也會大大減低。要不斷提醒自己,你來開會是要達成特定的目標,不是去探究個人的問題。不要讓任何事情阻礙你達成可行的結論。
一定要從失敗中記取教訓
雖然在失敗時你不會這樣想,但其實失敗是好事。它會顯示出你計畫的缺失,並指出你必須克服的弱點。要記得從中學到教訓,然後繼續前進。
你在經營上的嘗試遭遇失敗,好處其實非常驚人,甚至還有點超乎常理:
失敗可以顯示出你事業計畫的缺失,以及你在未來必須改進的地方。
失敗可以凸顯計畫中執行或是時程方面的問題。
失敗可以找出最弱的一環,必須對此加以補強才能達到成功。
失敗可以凸顯你事業計畫中的要素,不論你是否已經察覺這些要素。
失敗可以凸顯出組織在下次必須改進的部分。
失敗是最能找出自己強項和弱項的方法,如果能找出可行方式擴大應用自己的強項,並且將其他事物交給他人或外包出去,那麼就能把失敗當作達成卓越成就的踏腳石。
了解到失敗所可能帶來的種種好處之後,就應該學著在每次出現狀況時都勇敢面對。每個企業都會經歷難關,例如財務出現缺口,債權人和供應商上門要錢等。在這種狀況下最糟的應對方式,就是設法逃避。比較明智的作法是去面對它,跟你的債權人好好談。如果你開誠布公地溝通,他們會信任你的。他們很可能會想出你可以負擔的還款方式,因為他們希望你繼續營運下去,這樣才能在未來跟你做更多生意。唯有在你先坦誠展現自己的擔當,這一切才會發生。

【主題學習】Twitter、Plurk、嘀咕,一百四十字的魔力
微網誌行銷術一則短訊只能寫一百四十字的微網誌,由於「簡單」,吸引千萬網友加入,而名人加持更推升這股風潮。如此人聲鼎沸的微網誌,也將是今年起不可忽略的行銷戰場。
流行音樂天王麥克傑克森(Michael Jackson)六月底猝逝的消息,不到幾小時,透過微網誌(micro-blogging)的散播,就已傳遍全世界。在全球電視、報紙、雜誌都還來不及處理這則新聞時,微網誌龍頭Twitter,每秒湧進上萬筆包括「Michael Jackson」字眼的討論訊息,讓這則全球音樂迷心碎的消息,迅速傳遍全球網路圈。
在網路最新的發展中,微網誌的快速成長,是最重要的趨勢之一。最知名的美國網站Twitter,已擁有三千兩百萬名使用者,平均每人每天耗費超過十七分鐘,在網站內tweet(網友膩稱Twitter上的訊息,原意為小鳥的叫聲),這股微網誌風潮已襲捲全球,也成為企業行銷的新興平台。
創造更快、更廣的傳播力
微網誌,因其限制使用者每次只能寫一百四十個字的短文而得名,只要互設為好友,就能看到彼此最新的動態更新內容,還能回應、轉貼,讓訊息散布更快。這麼少的字數到底要寫什麼?造就微網誌的第二個核心概念──你正在做什麼?因此初期的微網誌平台架構非常簡單,使用者首頁如同留言板,可訂閱別人的留言板,別人也可訂閱自己的。主要功能僅此,在不斷開發新功能的網路界,吹起另一股「極簡化」的風潮,也為使用方法簡單,而吸引千萬網友加入。 可別小看「一百四十字」加上「你在做什麼」的威力!除了在電腦上使用外,它更適合在手機上閱讀、撰寫文字,可隨時隨地發表,也可閱讀朋友的最新動態。因此,它比電子郵件更即時、互動性更強;朋友間串聯起的網絡,彼此分享、討論、回應,又比即時通訊一對一的模式更容易傳遞訊息。
運用微網誌的經典成功案例,當推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Twitter競選策略。他利用即時特性,刊登每日行程與心得,供粉絲留言強化互動性;最後需要動員時,則是抓緊容易散播的根本特質。目前歐巴馬的Twitter已有高達一百四十九萬人訂閱,朋友數也有七十七萬人,這批人正是將他推上總統大位的死忠粉絲。 當一群人固定在一個地方聚集時,就成為企業行銷的有力平台,微網誌亦然。從對新事物特別敏感的媒體業開始,將其內容連結刊登上平台,以鞏固主要資訊來源的寶座,諸如CNN、《時代》雜誌等,都註冊微網誌帳號。 對其他行業來說,最常見的行銷手法則是發布官方公告或促銷訊息,如美國星巴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等。其中成果最豐碩的,莫過於電腦大廠戴爾(Dell),它光是在Twitter靠其中一個過季品帳號,就在兩年內創造兩百萬美元的銷售佳績。 至於微網誌行銷在台灣市場可行嗎?關鍵點在於微網誌社群是否成形。全球最大的Twitter,缺少中文化版本,即使再簡單也不夠親民,在台灣不算風行。至於晚Twitter一年架設的台灣本土微網誌Buboo巴布,僅在初期吸引嘗鮮網友一窩蜂加入,但卻後繼無力。
而去年九月台灣最大的部落格平台──無名小站,也推出名為「嘀咕」的微網誌服務。無名小站指出,至今平均站內每三位使用者就有一位使用過該功能。嘀咕的使用情形,由部落格平台推出,與部落格主體就會很相關,其應用比較像是部落格格主在發布網誌之餘,與讀者保持聯絡的管道,以嘀咕為經營主體的網友較少。
名人加持打造Plurk熱潮
另外,近來在台灣網路圈暴紅的微網誌Plurk(暱稱噗浪),則是在「一百四十字」與「你在做什麼」之外,發展出「圖像化時間軸」、「點數」(Karma值)、「主題式回覆留言」等特點。再加上彎彎、酪梨壽司、史丹利、重灌狂人等人氣部落客參與,還有使用者阿潼與人夫,兩人見一面就定終身的故事,讓Plurk名氣暴增。根據創市際ARO五月份資料顯示,Plurk到達率為七.八二%,比起一月份的一.四九%,成長率高達四二四%,平均使用時間高達五十六分鐘,擴張速度驚人。並且已有許多企業在Plurk上進行微網誌行銷。 目前在Plurk開帳號的企業,包括瀏覽器Opera、線上遊戲《極速快感Online》、網路書店博客來等,另外還有民進黨團、國民黨青年團,企業與政治團體紛紛加入Plurk。行銷手法最多的仍是刊登企業公告、促銷訊息,目的是「在人多的地方,拿著大聲公攬客」,將網友拉回自家網站。
微網誌行銷在美國已風行三年,台灣市場囿於網站語言版本及風氣不盛,微網誌社群成形較晚。但今年起,隨著話題不斷,可想見微網誌熱潮將不斷升高。而就行銷效果──可以接觸到多少目標族群而言,人聲鼎沸的微網誌,將是今年起不可忽略的行銷戰場。
微網誌帶來下一個網路革命
黏著度高的微網誌平台,因它的即時性、方便分享訊息的傳播功能,以及朋友間現況交流而成就的社交網絡,將帶來現今網路產業的轉變。首當其衝的是以資訊領先而存在的媒體產業,過去媒體價值之一,「權威消息」的角色正在淡出。 其次是降低當今網路核心「搜尋引擎」的重要性。過往在網路上以關鍵字搜尋,所得到的結果可能是成千上萬筆資料,使用者還得花時間去整理,但在微網誌上,搜尋結果則可能是朋友的討論內容、分享的網頁連結,讓人更快找到所需的資訊。另外,目前網路廣告購買價格以點擊率、瀏覽量計價,但透過微網誌做廣告,恐怕該以帳號朋友、粉絲數量計價,將改變網路廣告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時代》雜誌指出,微網誌平台開創迄今,已發展出龐大、複雜的社群架構,它的創新動力來自於使用者──用戶型創新(end-user innovation)。不論是跟隨者結構、即時訊息搜尋、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等,都是圍繞著使用經驗而發展出來,其實是使用者主導了微網誌的價值。
本文章由「數位時代」提供。撰文:羅之盈更精采內容請見下期週報或數位時代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主題學習~打破規則闖事業

  • 17個反向操作的事業觀!
  • 人都喜歡從活動中找出成功法則,希望靠著遵循這些法則,得到他們想要的成果,然而,幾乎在所有的領域中,這些法則都變成純粹是在陳述一般觀念,如果你和一般觀念反其道而行,所能得到的成就其實會比只是跟隨大眾還要更高。追根究柢,你其實只需要知道1項規則: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想要擁有充滿成就和享受的人生,一般觀念根本就沒有幫助。你一定要勇於當個特立獨行的人、走自己的路、看透傳統觀念的窠臼,然後反其道而行。
  • 靠創意產生的獲利,一點也比不上就目前可行的商品加以改良
    創意真的不是在商場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且有時甚至會減損你的成功機會。把已經被市場接受的商品做得再好一點,是創造了最多財富的方式。
  • 世界上最受矚目的創意產業就是娛樂業,然而這個產業產出的商品卻很少是原創的,而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在不同的場景,重複成功的情節和主題。例如:
    《星際大戰》就是在外太空上演的西部片;
    《摩登家庭》是把《摩登原始人》放到未來;
    《Mork and Mindy》就是《外星人報到》的重製;
    《邁阿密風雲》是MTV加上電視影集《警察實錄》。
  • 如果一個對於本身的創意感到自豪的產業,都如此複製過去的成功模式,你為什麼不有樣學樣?
  • 想出新產品構想的創意者,有時會落入一種陷阱,誤以為自己的構想本身就具有價值。事實上,募資、尋找製造商和經銷商,以及盡一切努力發展出事業將產品商品化這些平凡、世俗的過程,才是真正創造出價值的原因。當產品經過生產和研發、市場定位、市場測試、證明其發展性,並帶來成果,構想才具有實際價值。這和從無到有研發出產品比起來,需要耗費更多沒有創意而且世俗的力氣。
  • 你得到的投資建議,其實可能比完全沒有建議還要糟
    幾乎在任何領域,你都可以找到一群專家,在市場走向、執行方法等幾乎一切議題上,看法都互相矛盾。因此你要自立自強,你的推斷跟其他任何人的一樣有道理。
  • 當你去研究投資圈,你會很快就會發現群眾總是慢了一步,而最成功的投資者,通常都是持續朝著和當下投資趨勢相反的方向操作。換句話說,當個反其道而行的投資者,總是能賺到錢。
  • 媒體總是聚焦在目前當紅的產品,也就是當前受到歡迎的事物。同時,很多非常成功的人士卻默默地埋頭耕耘那些非常乏味、平凡的事業,或是大家認為將近黃昏或是將消失的產業。他們知道,重新經營老舊的事業,通常會比經營全新的事業,更能創造出新的財富。
    舉例來說,有很多公司發現,最好是持續投資於成功的節目,而不是去開創之前不曾嘗試的全新節目。
  • 大企業會基於同樣的理由去分析既有品牌,試圖從中找出新的潛在機會。
  • 錯,顧客並非永遠都是對的,要謹記這一點
    在你付出一定的努力,設法讓顧客滿意之後,你應該認清自己不可能永遠成功做到,然後繼續向前邁進。事實上,定期把不適合的顧客從你的顧客群之中剔除,是很合理的,因為這樣才有餘力讓更多顧客滿意,他們會為你帶來更多生意。
  • 如果你竭盡全力,只為了讓所有碰巧買了你產品或服務的顧客滿意,那麼你的生意會大受影響。在大多數狀況下,你的事業吸引到什麼樣的顧客,會比吸引到多少顧客更為重要
    不要替你的產品或服務做廣告,而是要針對你希望訴求的特定顧客或客戶做廣告。換句話說,你應該確切鎖定自己最能妥善服務的顧客。要盡量準確鎖定有影響力的顧客,並且避開那些會造成麻煩的顧客。
  • 在你滿意的顧客之中,最好要有令人欽佩的人士或企業,這會大大提升你公司的名聲和信譽,效果其實遠勝過擁有大量的顧客。試著找出10家以上你希望爭取成為顧客的企業,然後思考如何做到。
  • 大多數人都很熟悉80∕20法則,這就是說你獲利的80%,通常是來自於20%的顧客。反之亦然,80%的客訴,通常是來自於20%的顧客。因此,要找出有效的方法剔除掉這20%的顧客,然後用經過策略挑選、更合適的顧客來取代。
    本文章由大師輕鬆讀提供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主題學習~4個心理學概念成為人際高手~


  • 在職場工作,如果完全沒心眼,不懂得察言觀色,也不擅長人際關係技巧,就很可能會被譏諷為「白目」「沒人緣」,連帶工作能力也遭到懷疑。 日本心理學家澀谷昌三認為,人際關係不順遂,其實可以透過心理學來解決。他在《CEO成功學4:職場神通心戰術》一書裡,將適用於職場上的心理學歸納為6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4項包括:
  • 1.初期效果
    人們往往會被最先聽到的關鍵字所控制,並且形成偏見;適用於談判、說服、遊說等情境。 因此,如果想讓大家支持你的提案或簡報,你應該在一開始先設法說服那些肯定自己想法的人(換句話說,最好避免一開始就試圖說服經常否定自己的人),爭取他們的認同,以在會議場合中營造出點頭、附和與贊同的「初期效果」,如此一來,其他人就比較不會輕易否定或質疑你,提案過程自然會更順利。
  • 2.低球技巧
    人們一旦做了決定,即使條件改變,也很難再半途而廢;適用於業務銷售情境。 例如,房仲業務員向顧客推銷房屋時,總會先介紹總價較低、在顧客預算之內的成屋;等到顧客深受吸引,比較不會隨著價格的變動而動搖購屋的決心時,就可以順勢推出價格更高的銷售標的。簡單說,低球技巧就是要「由低至高」循序漸進,儘量避免一開始就推銷高價位、超出顧客預算的產品及服務,以免第一時間就讓顧客自覺負擔不起、打退堂鼓。
  • 3.向年長同事請益
    想和年長同事建立良好關係,以心理學的立場來看,就是要向對方強調「我很需要你」的氛圍,因為年長同事通常最在意「別人是不是已經不需要我了?」
    所以,最實際的做法就是向前輩請益,活用「我很需要你」的話術,引導對方說出各種經驗談,如此不但能消除他們內心的不安,也能提升他們對自己的好感。
  • 4.掌握道歉的黃金期
    如果發現同事或顧客對自己心生不滿時,一定要在對方憤怒尚未平復時道歉,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例如,在收到對方充滿憤怒字眼的電子郵件時,一定要立刻打電話或登門道歉,即使挨一頓罵也值得;否則等到對方怒氣都已經平復,才送上遲來的道歉,通常已經無法再彌補雙方關係了。
    (取材自《CEO成功學4:職場神通心戰術》。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夢想成真的10層檢視

  實現夢想,從現實出發!有夢最美。然而,要讓夢想成真,必須先檢視以下問題:
方法-- 「我有沒有具體策略可用來實現夢想?」:
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有那麼多人徒有夢想,卻從來不努力設法去加以實現。要實現夢想,就必須找到策略讓自己可以達成理想。然而,光是坐著等待仙女現身,拉你一把,算不上是策略。
要擬出策略來完成夢想,可以循著SECURE公式來做思考:
S 清楚說明你的想法
你的立意為何、最終目標為何,以及過程中會有哪些挑戰。釐清這幾點之後,就可以開始設法構思要採取哪些步驟,讓自己從目前的狀況,達到未來的目標。
E 檢驗自己的行動
因為夢想與一廂情願的差別,就在於你每天的作為。要達成夢想,必須每天都去做些跟夢想有關的事情。要注意的是,你的行動是否有效果。長期成功的祕訣,就在於你每天的行事曆裡頭。要確認自己每天都有做到對的事情。
C 要考慮所有的選項
看看是否應該修改計畫。要成功,總是必須隨機應變,這從來就不是精確的科學。要做好該做的事,可能會有更好、更省力的方法。在思考時要懂得變通,而且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達到你想要的結果,就要勇於改弦易轍。
U 善用你所有的資源
最好還能用上還沒取得的資源。每一個夢想都需要資源。檢視自己現有的資產,想想還需要哪些其他的資源。結合所有的資源,然後跟那些能夠提供你所欠缺資源的人洽談。
R 排除所有非必要的事物
好讓你可以專心一意完成夢想。遠大的夢想總是要付出代價,要完成夢想,必須付出所有的努力。把非必要的事物從日常例行公事中清除掉,減輕負擔,才能向前邁進。
E 擁抱你的挑戰
勇於正面迎戰。通往每一個夢想的途中,一定充滿了各種挑戰。這就是人生,我們無可迴避,只能做好準備。要把一時的挫折與失敗當作朋友,而不是敵人,學習從失敗中得到進步。失敗了,就加以檢討,並從中得到教訓。你應該抱持的心態是,如果非得犯錯,那就做好犯一次錯的準備,但拒絕重蹈覆轍。學到經驗,然後向前邁進。
代價-- 「老實說,我願意為了完成夢想而付出代價嗎?」:
每個夢想都必須付出代價,而且你一定會發現:
真正的代價會比你當初預測的還要高;
要付出代價的時機會比你預期的還要早;
你將不會只付出一次代價,因為會有出乎意料的發展和挑戰;
你遲早必須想想,實現夢想的代價是否會高過夢想的價值。
夢想的代價非常多樣,不過幾乎每個夢想都會要付出下列3種代價:
1. 你會要承受重要人士的批評
也就是你敬重的人,他們會真誠告訴你,你在無意之間誤入歧途了。這些人是出於善意,但是他們並沒有掌握你的實際狀況。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不受他們的意見所左右,繼續追求你的夢想。
2. 你必須要克服恐懼
當你跨出舒適圈,去挑戰極限,這是無可避免的。你必須勇於做新的嘗試,即使這些嘗試可能行不通,還是要嘗試。
3. 你必須不畏艱辛
即使其他人都在休息,你還是要持續不懈。這其中有種非常直接的相互關係,那就是:除非你付諸行動,否則夢想永遠不會實現。你必須付出充分的努力做到該做的事,必須竭盡全力去追求成功。
只有你才能夠回答代價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有沒有決心。要放棄現在所擁有的,去走一條新的、希望是更好的路,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氣。要完成夢想,你必須下定決心,而且儘管你經歷了種種的艱辛,也不保證你會實現夢想。事實上,仔細想想,唯一能保證的事情是,如果你什麼也不做,不願意付出代價,一定無法完成夢想。
本文章由大師輕鬆讀提供更精采內容請見下期週報或第334期《大師輕鬆讀

宅時代行銷

▼五分鐘摘要!掌握新一代的生意型態!當今最關鍵的行銷挑戰,要想辦法利用所有新出現的科技,來提升市占率,並開闢全新的營收來源。為了做到這點,行銷人透過以下幾種方式:
宅時代行銷方法:
1.善用消費者勢力高漲的線上市集
不論產品是什麼,未來會有愈來愈多交易,是透過各式各樣線上市集完成的。能夠做好這種新的行銷方式,就能更了解顧客想要買什麼,並且善用對顧客的了解。
主要的短期策略是,要能跟上顧客喜好的演變。因此,行銷人必須積極嘗試各種線上市集,作法包括:
評估買家移往線上市集的速度——這樣才能先一步在那裡等他們。
找出適合的線上市集——要能盡量符合你的營運模式。
權衡利弊——比較建立新線上市集和加入既有線上市集之間的利弊得失。
擬定戰術以避免「大宗商品化」——要重新界定產品的價值範圍,或者用服務、更快速的配送、彈性定價等來增加價值。
長程要務是,必須有效運用在線上市集蒐集來的資訊來提升業績。要做到這點:
必須讓線上市集和其他銷售通路相互搭配——而不是當成會導致衝突和問題的破壞性新科技。
必須開發能創造價值的新服務——為線上市集的使用者帶來更多價值。
線上市集所蒐集的資訊必須加以善用——藉以預測供需狀況、訂定產業績效標竿,以及當作未來供貨合約的參考等。
2.擬定適合線上買家的品牌策略
要經營線上品牌應該要精心規畫,不能碰運氣。要做到這點,線上品牌必須透過病毒行銷手法、個人化等創新,讓品牌與時俱進,並且不斷突破極限。即便是要將既有品牌推上網路,也要賦予新的特質和名聲。要擬出成功的短期品牌策略,行銷人必須:
評估既有的品牌能否輕易推上網路。
評估品牌的投資要和線上消費者的實際行為相符。
長遠來看,挑戰在於要創造出有助於提高忠誠度的豐富線上體驗。行銷人可以採取下列作法:
把實體和線上體驗相結合——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迷人複合體驗。
專注在Y世代消費者的喜好上——他們已經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從小到大手中都握著搖桿、遙控器或滑鼠,因此對大多數傳統的品牌經營手法免疫,甚至嗤之以鼻。
將一般的直效行銷指標應用到線上品牌的投資上——並精確計算線上行銷方案的投資報酬率,就如同直效行銷人在他們的行銷活動上採取的那樣。比方說,次世代的電視機將擁有點選功能,消費者可以讓節目暫停播放,去購買片中主角所穿著的服飾。
3.結合並採用新的互動式直效行銷工具
要經營線上品牌應該要精心規畫,不能碰運氣。要做到這點,線上品牌必須透過病毒行銷手法、個人化等創新,讓品牌與時俱進,並且不斷突破極限。即便是要將既有品牌推上網路,也要賦予新的特質和名聲。要擬出成功的短期品牌策略,行銷人必須:
評估既有的品牌能否輕易推上網路。
評估品牌的投資要和線上消費者的實際行為相符。
長遠來看,挑戰在於要創造出有助於提高忠誠度的豐富線上體驗。行銷人可以採取下列作法:
把實體和線上體驗相結合——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迷人複合體驗。
專注在Y世代消費者的喜好上——他們已經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從小到大手中都握著搖桿、遙控器或滑鼠,因此對大多數傳統的品牌經營手法免疫,甚至嗤之以鼻。
將一般的直效行銷指標應用到線上品牌的投資上——並精確計算線上行銷方案的投資報酬率,就如同直效行銷人在他們的行銷活動上採取的那樣。比方說,次世代的電視機將擁有點選功能,消費者可以讓節目暫停播放,去購買片中主角所穿著的服飾。
本文由大師輕鬆讀提供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主題學習】7商機教你興趣變黃金

  • 五分鐘摘要!從你的熱愛中找到新出路!想要將個人的志向和興趣,轉變成夠自己過好日子的豐厚收入,最重要的是,找到哪些活動會讓你達到「心流狀態」,也就是你在從事哪些活動時會全神貫注,渾然不覺時間過了多久或周遭發生什麼事情?而當你對所做的事情抱持熱忱,就能找到有創意的方法,將個人特色注入平凡事物中,這也將開拓出龐大的新商機。
  • 把志趣變成財富的方法:
    1.開發最有利可圖的微型市場
    反向操作也能讓你大獲其利,也就是把現有的市場縮小成專注於某一個有高度獲利空間的利基市場。比方說,有位滿腔抱負的藝術家難以將作品在較大的市場上銷售,於是和釀酒廠接洽並與他們締結夥伴關係。她為葡萄酒莊作畫,並在品酒室銷售她的作品。這對雙方都有利,藝術家賣出更多作品,而酒莊也樂見顧客把等於是廣告的畫,當作藝術品釘在家裡牆上展示。其他人耳聞這個成功案例後,這位藝術家也就開始指導其他藝術家,並且針對有興趣複製她的方法的人舉辦行銷研討會。
  • 要找到規模較小但有利可圖的微型市場,關鍵就是要注意你要在哪裡做才能有奇貨可居的效果。尤其,在你的目標市場中,志趣要能帶來下列效益:
  • 差異化——也就是說你能推出獨特的商品。如果你能加進其他人所不能及的特點,就能創造極高的價值。
  • 渴求——也就是說大家都想要你的商品。如果你的商品獨一無二,又能在大家購買意願最高的時候滿足他們的需求,那麼大家自然爭先恐後搶購
  • 價格合適的產品——也就是以市場行情來說大家買得起又合理的產品。如果你很精明,你甚至可以考慮推出不同價位的產品版本,那樣會大幅拓展你的潛在市場規模。
  • 2.善用同好社群的需求
    對某件事有興趣或熱中的人,都喜歡跟氣味相投的人相處。因為各種共同興趣應運而生的社群,也相當常見。這些社群可能是實體的,也可能是在線上的;可能非常有組織,也可能很隨興。
  • 協助社群成立和茁壯,是你可以好好把握的大商機。假如你擔任社群的催生者、創辦者或主事者的角色,那麼你不僅能充分追求自己的志趣,還可以藉此獲利。可能的作法如下:
    你或許可以設立部落格,讓它成為你志趣的「官方發言管道」。你可以貼文提出問題,邀請讀者提供意見。身為部落格格主,你可以向那些想要獲取你專業知識的讀者收取諮詢費用。你可以提供收費的訓練課程;可以在部落格上刊登付費廣告;也可以透過部落格號召有興趣的人登記參加你舉辦的年度集會。如果你的部落格是以讀者非常熱中的事情為主題,因此每天可以吸引到許多人閱讀,就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可以賺錢。
    你或許可以成立具高度價值的同好網絡,讓大家可以互相聯繫、分享資源並加強專業知識。舉辦座談會、提供訓練課程,或者在大家互相接觸並合力進行專案時收取媒合費用,都是可以賺錢的方法。你也可以舉辦收費的入門訓練、活動和會議等,甚至可以把教材匯集成冊來銷售。如果你能夠建立起這樣的專業網絡,找到企業來贊助這個社群也無不可能。
    3.方便別人去從事你的志趣
    幸運的話,你可能會在自己熱中的領域裡面,找到產品和服務上的落差。這些落差會以各種方式出現:
    市面上可以購買到服務或產品的方式只限於少數幾種,只要能夠運用不同方式的提供商品,就可以把握這個商機。
    可能在某些地方,有眾多急切的使用者無法直接向製造商買到產品或服務,如果你能開拓銷售點,這會是相當可觀的商機。

    《大師輕鬆讀》中英對照佳句摘錄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Steve Jobs, 2005 Stanford Commencement 「工作會占去你生活一大部分,而要獲得真正的充實感,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做你認為了不起的事。要做到了不起的事唯一之道就是要愛上自己做的事情。」——史蒂夫‧賈伯斯 2005年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說

【主題學習】發現我的領導天才

  • ▼五分鐘摘要!從你的熱愛中找到新出路!帶團隊,從認識自己與隊友的長處開始!蓋洛普公司在全球研究超過100萬個工作團隊、訪談2萬名領導人和1萬名部屬之後發現,最優秀且最績優的領導人必須做好下列事:
  • 當個卓越領導人的方法:
    1.持續投資自己的長處
    蓋洛普的研究顯示,當組織的領導階層無法著重於組織成員的個人長處時,只有9%左右的員工會認真投入工作。當領導將著重於員工長處當作優先要務時,員工投入的程度會升高到將近73%。在投入程度上有8倍的成長,可說是非常顯著的,可以為組織的盈餘帶來大幅成長,同時提升每名員工的個人福祉。
  • 理想中的領導人是一流的溝通者、有遠見的思考者,以及在各方面都有實戰經驗的專家,此外還能把該做的事做好,徹底落實所有說過的事情,然而沒有人能真正在這些面向上都具有世界級的表現。你比較可能會發現某位領導人在1個或2個特定領域有世界級的水準,而在商業上其他領域則僅具平均或略高於平均的程度。
    弔詭的是,當領導人想要變成十項全能時,其實到最後的表現會輸給那些全力發揮自己長處的人。就個人而言,如果你集中心力讓自己原本擅長的面向發揮到極致,成效會比試著增強自己原有的弱點要好得多
  • 要有效領導,你必須確切認知自己的長處並且妥善規畫,讓自己每一天都能利用最多的時間去從事自己擅長的領域。
  • 努力去仿效自己所景仰的領導人,也不會讓你變成績優領導人。模仿是行不通的。如果你嘗試模仿某個長處和自己不同的人,到最後只會偏離自己天生的特質,這其實就是自己陷自己於不利。
  • 當績優領導人著重於自己的長處並在上面再投資,就會形成一種自我強化循環,帶來所謂的「累積效益」,讓他們在事業發展上得以持續成長。他們擅長做某件事,所以就持續投入,而當他們在這方面的經驗愈豐富,表現就愈好,還會找出愈多機會活用他們的長處,結果使個人及組織的成長幅度也愈高。當領導人持續善用這些無可比擬的收穫,就會讓這個自我強化循環不斷重複,這是非常美好的境界。
  • 2.深刻瞭解自己部屬的需求
    如果你真的希望讓大家追隨你,就要時時記住追隨者希望你能帶給他們的是什麼,那就是:
    信任——追隨者無法忍受任何形式的虛偽。你必須讓他們能夠信任你,相信你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表裡如一。如果你不能一直保持真誠,就無法贏得信任和尊重。信任會大大提升工作的速度和效率。不要浪費時間告訴別人你是可以信任的,要用行動證明。
  • 同理心——你必須向追隨者證明你對他們的關心,並且以他們的最大福祉為念。如果你這麼做,你的成員就會更投入也更有生產力。你或許無法和每一位追隨者建立起交情,但是如果你能夠向他們展現出你的真心關懷,追隨者就會更加喜愛你。
  • 可靠——你必須奠定穩固不變的基礎,要讓你的追隨者覺得他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信賴你。這一點在面對大幅變動更顯重要,愈讓人感到可靠,就愈能讓追隨者覺得你的基礎十分穩固,也會讓他們更急切想要跟上你的腳步。
  • 希望——每個人都會希望對未來抱持熱忱,人類天生如此。如果你希望成為績優的領導人,你必須灌輸大家光明未來就在不遠處的希望。卓越領導人會因應挑戰、解決問題、克服障礙,並且開創出令人驚嘆的未來選項。如果你希望大家能追隨你,就要給他們實際而有啟發性的希望。
  • 要做到卓越領導,你就不能只是因應每天發生的狀況,還必須為了組織的未來發展去推動有利的方案。不要說對員工說:「由於景氣衰退,我們目前正在裁員」,而應該設法讓自己能夠對他們說:「即便我們目前業績下滑,但是我們仍然繼續召募新人,才能在未來市場景氣復甦的時候取得優勢。我們希望公司的業績在未來3到5年可以加倍成長」。如果你多著重於未來要達成的目標,少花點心力去因應急迫的需求,你的員工就會熱情回應你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主題學習】52週的人脈計畫

  • 五分鐘摘要!建立人際網絡,成為商場領袖!只有大約29%的企業有效經營人脈,這非常可惜。學會好好經營人脈,就可以更妥善服務既有客戶,還可以更快速爭取到新客戶。要趕上經營商業人脈的腳步就要投入時間,每週都去學習如何將經營人脈的工作整合到日常營運之中。一年下來,等到你一步步實行52項人脈經營策略之後,就更能善用人脈,為你的事業在未來創造出新的收入來源。
  • 召募口碑行銷團隊
    現在你已經清楚界定出理想客戶的類型,下一步則必須建立為他們量身訂做的行銷團隊,藉以接觸這類客戶。召募時得精心挑選人才,由具備活力與熱忱、能夠幫你推動經營人脈活動的成員組成堅強團隊。理想上,口碑行銷團隊的成員要具備下列條件:
    會定期與理想客戶互動;
    非常了解你並信任你;
    受到高度敬重,因此具有影響力;
    有親自接觸你商品的經驗。

    在建立口碑行銷團隊時,要設法妥善結合不同社交性格的人。試著納入:
    推廣大使——對你的商品具有熱忱的人;
    企業主——能夠成為其他人典範的人;
    使徒——在某種能力上特別擅長的人;
    有力人士——意見會廣泛受到敬重的人
  • 建立人脈資料庫
    在經過一段期間之後,會很難記清楚誰曾經幫助你讓事業成長、他們曾做過哪些事,以及他們本身的需求有哪些。不要光倚賴自己的記憶,應該要建立資料庫來追蹤這些資訊,並供未來使用。
    利用任何一種資料庫、顧客關係管理軟體或其他你熟悉的系統,用來建立你的人脈資料庫,然後開始記錄各種資訊。應該包括的細項有:
    哪些顧客對你感到滿意;
    有哪些職業的人會定期與你的顧客互動;
    誰曾幫你引薦,而引薦的結果又如何。
    誰幫助你建立人脈,以及他們是如何協助的。
  • 運用現有的網路資源
    網路上充滿各種在線上拓展人脈的機會和系統。利用這星期的時間去探索網路人脈社群,並申請為會員。在商業方面最受歡迎的3項資源:
    LinkedIn.com
    Ecademy.com
    Ryze.com

  • 要善用這些網路資源,就必須:
    加入一個或多個線上人脈社群;
    建立自己的部落格或撰寫電子快報;
    為事業製作一份以電子郵件寄送的快報;

    在經營人脈時要熟悉這類網站的規矩並加以運用;
    設法建立網友對你的信任。
    《大師輕鬆讀》中英對照佳句摘錄
    “Great networkers move their business forward, but they don’t do it alone. Great networkers have a plan, work to expand their network, go the extra mile, know how to get the most value for their time, communicate their messages effectively, become the experts, capture their best stories, and do what others don’t want to do. Great networkers don’t need to do much selling because many people come to them, ready to buy.” —Ivan Misner & Michelle Donovan
    卓越的人脈高手會推動自己的事業向前邁進,但不會全憑一自之力;他們會訂定計畫、努力拓展人脈、加倍努力、了解如何讓自己的時間發揮最大價值、有效傳達自己的訴求、成為專家、善用最有宣傳效果的故事,並且做其他人不想做的事;卓越的人脈高手也不太需要推銷,因為很多人會主動上門,準備掏錢購買。」——明思納 & 唐納凡

    本文章由大師輕鬆讀提供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主題學習】打敗惰性3方法,從「平凡」變「超凡」

  • 逆境商數AQ,指的是人面對困局時的反應,就像IQ一樣有高有低,面對困局時,有人從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有些人則是試著改變自己,重新出發;本專題中介紹的吳美君、謝美慶、賈伯斯、布蘭森等4位,正是以高AQ突破逆境的最好例子,他們都是在經歷一連串的打擊,幾近絕望之時,走出泥沼展開新生活;而他們所展現的逆境商數,相當值得借鏡與學習。
  • 暢銷書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數》(Outliers;時報出版)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持續不斷地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 人的基本能力其實沒有多大差異,想和別人拉開差距,唯一的方法就是孜孜不倦地學習。《每天只要30分鐘》作者古市幸雄針對「學習成果」,提出了如下方程式:
    成果=教材或服務的品質×集中力×時間2+過去的累積
    「時間的平方」(時間2)是影響學習最大的因素,只要能輸入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增加學習量,就能拉開與別人的差距,因此若能養成每日學習的習慣,即使一天只有30分鐘,在「時間複利」的效應下,也終能將勝過他人,邁向卓越。
  • 不過,養成學習的「持續力」卻是難事,往往一開始發憤圖強、著手展開嶄新的學習計畫,沒幾天就覺得厭煩懶散,於是不了了之,始終停留在「下決心要改變」的3分鐘熱度循環。想打敗學習惰性,古式幸雄提出了3個方法:
  • 1.預先備妥隔天學習計畫與內容
    前一晚先預做準備,例如將隔天打算閱讀的書先放在桌上,或是將閱讀大綱寫在紙上;即使只是一個簡單概念,也稱得上是預備。這個動作最重要的意義不是學習本身,而是培養「準備的習慣」,如此就能驅動自己「開始」。
  • 2.慢慢改變習慣
    不要妄想從今起每天提早2小時起床學習,改變太激烈就容易疲乏,放棄之心便油然而生。最好是從30分鐘開始,並維持數個月之後,再慢慢延長到60分鐘,甚至90分鐘。一切以「循序漸進」為重,畢竟習慣的培養有賴時間,而非追求速成。
  • 3.找出能帶動自己的強烈動機
    持續不輟的關鍵在於「動機」,要養成持續力,就得找出強烈的動機。然而,人是對「自己」寬容的動物,尤其當學習的利弊都是由「自己」承擔時,每天努力的動力很容易被惰性打敗。
  • 因此,想打破這種這困境,就不能只仰賴一己之力重要人,而需要「士的帶動」。例如,當別人一起參與時,就能發揮鼓勵與監督的力量,讓自己在榮譽感與羞恥心的驅動之下,逼迫自己咬緊牙關度過怠惰期。
    古市幸雄表示,「開始」總是最難的,能突破開始學習時的初期倦怠,就等於推開「持續」的大門。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一件事只要能持續21天,就會養成習慣。」(取材自《每天早上只要30分鐘》,大田出版。)
    本文章由經理人月刊提供。整理.撰文/謝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綠色的執著~種子盆栽之母林惠蘭女士

  • 與妻在今年春節決定以種子盆栽與組合盆栽作為創業初期的產品,展開一連串創業行動。
  • 98.3.29經青創陪伴機制黃文文同學告知,聽了一場林惠蘭女士於台北清江圖書管的演講,與林老師夙昧平生,太太因幾年前購買林老師種子盆栽書籍,並實際種植幾年,再加上20多年插花經驗,而有了此段創業因緣。恰逢林老師演講,怎可錯過此次見面機緣!
  • 一進講廳演講已開始,聽者踴躍,不久就已客滿。林老師20多年來研究種子盆栽技術,並毫不藏私的將技術公開,著書演講聲名遠播國內外,使綠色藝術化。
  • 其有感於不黯植栽者常成植物殺手,為使喜歡森林又不便出門者,能同享森林之美,以種子盆栽培植推廣,而有了室內森林種子盆栽。
  • 林老師已年過60是虔誠佛教徒,演講當日似乎體力有限,感於盛情,傾囊相授。她說今日有緣相見,或許今生僅此一回,珍惜善緣,令人感慨。
  • 老師說要用五心與植物相處,即耐心ˋ愛心ˋ自信心ˋ歡喜心與植物相處。
  • 樹幹黑是水澆多了,樹幹細是水澆少了,噴水是與植物溝通的時間,要讚美植物。
  • 很多人把植物當點綴,而不照顧它。物是沒有牽掛的,人要學習植物,不照顧它就死給你看。
  • 種子用排的,佈局決定美與不美。不起煩惱心病痛嚴重是自己嚇自己。
  • 與植物相處可有5個快樂;撿種子(爬山).用新鮮種子.栽種樂趣,觀查樂趣`分享樂趣。
  • 2天噴一次水底部樹皆要噴,不壓土以免影享鬚根發展,不作移植鬚根會死掉。
  • 白色竹柏罕見~隨緣。
  • 枝葉可修剪有捨才有得,可推廣至學校家庭。
  • 七里香容器要小咖啡豆有2顆,一顆公(較貴),一顆母。
  • 秋天種子就多,種子不要會長就好要美才好。
  • 種子變盆栽有技術,要費心有心靈療愈功能,可參透人生。
  • 用培養土用麥飯石,不要施肥。
  • 不抹油會堵塞氣孔,不綁紅絲帶,植物會吸不好化學物質對人只有好沒有不好。
  • 以菜養菜種菜達人,植栽種類多是玩家,一般人嚮往的多,作得到的是少數。
  • 現代農業大量栽種,形成另一種商機,我們的客群不同。我們服務的是一群希望好照顧,或沒空照顧又需要點綴美化的消費者。
  • 但林老師分享的觀念是寶貴的,有助於釐清目標客群,適當時機會盡到消費者告知,或由我們提供服務。
  • 綠色的執著是我取的名字,因為連簽名都用綠色的筆。
  • 再見了老師我太太與您相見歡,希望有機會能參觀您的工作室與您言歡!我們的工作是補足老師太專業造成的門檻,同樣是把美的植物栽推廣給世人。

假日畫市走一回


  • 為了尋找實体通路,與妻走了一趟假日畫市。一進門不久,就被振筆而書的潘佳圓女士所吸引。用紅紙毛筆寫下聖嚴上人的佳言錄免費送人,不限數量與人解善緣吧!

  • 太太拿了兩張,回家一看果然感受良深,茲於此處繕打以分享有緣

  • 佳言錄一:花開花落又一筆 人生幾回月當圓 打開名利無栓鎖 精進修行種福田

  • 佳言錄二:能夠掌握自己的人力量最強大,心這塊園地可以變成天堂也可以變成地獄,面對一時挫折要虛心待發,沒有踏實可行的計劃,即是天才也無法成功。真正的人生原味應該在並不事事如意裏尋找的,就如同艱難的之使心志艱強,勞動之使身體健壯。我們一起努力吧與大家共勉!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主題學習:五力分析

  • 【主題學習】五力分析--剖析產業環境,掌握企業優勢
    一個企業的競爭環境,可由現有競爭者者、潛在進入者、替代品、客戶、供應商這5種競爭作用力共同決定。「五力分析」的架構,塑造出一個標準化的策略分析框架,提供企業分析所處環境,進一步選擇正確的策略。
  • 在《競爭策略》一書中,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整合了產業結構分析、競爭者分析和產業演化分析這3個關鍵領域,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競爭分析模型——即著名的「五力分析」,也自此奠定了波特的學術地位。
  • 在此之前,企業策略分析的基本方法是肯恩‧安德魯(Ken Andrew)發展的SWOT法,即分析判斷企業本身的優勢(strength)和劣勢(weakness),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進而根據企業的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來確定發展策略。
  • SWOT法相當簡便實用,卻也顯得過於籠統,如果沒有具體指標,很容易產生主觀臆斷。所以,波特在SWOT分析法的基礎之上,提出了分析產業結構的五力分析,以求策略分析的細化和深化。
    波特指出,產業環境中的成員,可由5種競爭作用力(competitive force)共同決定,分別是:潛在進入者、替代品、客戶、供應商、現有競爭者。從五力分析中可以看出,企業的競爭不是只有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較量,而是由5股力量共同作用的一個系統。這種由產業結構決定的競爭,波特稱之為「延伸的對立態勢」(extended rivalry),他並針對這5種力量,進行了產業經濟學的重點分析。
  • 競爭作用力1:現有競爭者
    任何企業在制定策略和展開經營活動時,首先必須面對現有競爭者。同行競爭的激烈程度,是由競爭各方的布局結構和所屬產業的發展程度所決定的。一個行業的產業格局,可從完全壟斷,到寡頭壟斷,再到壟斷競爭,直至自由競爭;屬於哪一個層面,決定著同業者所面臨的競爭態勢。
  • 如果產業裡沒有龍頭老大式的壟斷者,各企業之間勢均力敵,而且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小,就表示該產業市場已趨於飽和,沒有多大的增容空間,退出障礙也較高(如生產線的專用性,過剩產能轉移困難等),那麼就很可能會導致更加激烈的競爭。當然,波特強調,這些影響現有競爭強度的因素,彼此間也存在著相互抵消的關係,因此要判斷現有競爭者的競爭強度,就必須針對各種影響的面向,進行詳細而具體的全面分析,而不是僅僅比較市場占有率、利潤率和成長速率這幾個簡單的數據。
  • 競爭作用力2:潛在進入者
    任何一個產業,只要有可觀利潤,勢必會招來其他人對這一產業的投資。而投資又必然會造成產業的產量增加、價格回落、利潤率下降,並衝擊原有在位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統稱為進入威脅。
  • 進入威脅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進入障礙的高低,二是現有在位企業的報復手段。如果產業的進入障礙強大,或是新進入者預期在位者會採取激烈的報復,那麼潛在進入所構成的威脅就會相對較小。
    進入障礙包括市場性和非市場性。市場障礙是指產業競爭條件下的壁壘,非市場障礙則是政府管制造成的壁壘(如法定的核准準入條件等)。如果在位企業預期會展開報復,也會對進入威脅產生影響。
  • 舉例來說,企業如果進行機械自動化,或是上下游廠商垂直一體化的發展,使規模經濟擴大,成本降低,就提高了其他人的進入障礙而可供潛在進入者利用的現成行銷通路,則能降低進入障礙進入障礙的本質,是對潛在進入者形成進入的扼制價格(也就是進入該產業所必須克服的成本),加上「遭受報復的代價」,讓有意加入者來評估進入該產業後的預期收益是否划算。
  • 競爭作用力3:替代品
    替代品指的是和現有產品具有相同功能的產品。世界上有許多東西都可以被替代,但有替代的可能,並不見得就會發生替代。替代品是否產生替代效果,端看替代品能否提供比現有產品更大的價值/價格比。
    所以,替代品的實際功能,是對現有產品造成了價格上的限制,進而限制行業的收益。如果替代品能夠提供比現有產品更高的價值/價格比,而且買方的轉移壁壘很低,顧客或消費者可以在不增加採購成本的情況下,就轉而採購替代品,那麼這種替代品就會對現有產品構成巨大威脅,一如交通工具從馬車轉移到火車、汽車,或是文書處理工具從打字機變成了電腦。
  • 波特分析,替代品產業在發展初期,對於現有產品的替代率往往十分緩慢,但是現有產品的生產企業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因為眼前尚未有大規模的替代,並不意味著替代品與現有產品相較之下競爭力較低。顧客很可能只是因為心中尚在進行「移轉成本(switching cost)」高低的盤算,或是另有其他「非經濟因素」的考量,因而暫時處於觀望狀態;一旦替代品被確證比現有產品有優勢,就會形成對現有產品的迅速替代。
  • 競爭作用力4:客戶
    一般而言,客戶的議價能力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顧客集中程度、占顧客採購比重、目標產品差異性、顧客的經營利潤、顧客向後整合的力量等等。對企業來說,選擇客戶的基本策略,是判別客戶議價能力,找出對公司最有利的客戶,設法對它促銷。
    只是,上述影響客戶議價能力的因素並不會靜止不變,隨著客戶所屬產業和企業自身的發展,客戶和供貨企業的關係,亦將處在一個不斷變動的過程中,企業必須清楚認識到這一點。
  • 競爭作用力5:供應商
    供應商和客戶的價格談判能力,具有很大的雷同性。用產品流程來看,下游企業就是客戶,上游企業就是供應商。當企業進行銷售時,就是供應商角色;當企業採購時,就變成了客戶角色。
    一般而言,供應商的價格談判能力與下列幾個因素有關:供應商所屬行業的集中度、供應商產品的替代性、供應商產品在本企業成本組成中的重要性、供應商向前進行整合的能力等等。
    基本上,供應商價格談判能力的分析,與客戶價格談判能力的分析道理大致相同,只不過是角色互換而已。
  • 五力分析的模型架構也引起一些爭議。有人說,很多產業是超級競爭的(Hypercompetitive),其特徵是永久持續地創新,電腦產業就是一例,而靜態的五力分析無法即時反映此類產業的快速變動。對此,波特反駁,他本來就不打算提出靜態的玩意,架構的每一部分,強調的都是變動的狀況,並且是對未來重大的變革構面
    對一個產業或企業而言,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構,塑造出一個規範化、標準化的策略分析框架。各種管理學的教材,也都以這一模型做為企業策略分析的基本範式。
    只是,模型雖然具有普遍意義,但企業的具體情況卻各不相同。借用一句托爾斯泰的名言:「成功的企業策略都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策略則各有各的失敗原因。」(托爾斯泰的原句為:「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管理學需要追求實踐應用,如何把「五力分析」模型恰當地運用到不同企業身上,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在台灣的管理學教育中,往往只強調「五力分析」公式化的一面,對於其靈活運用的重視不夠,一旦模型變成了教條,恐怕就會違背波特的初衷。
    本文章由經理人月刊提供。整理.撰文/林奐呈更精采內容請見下期週報或3月號經理人月刊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撫慰心靈的療癒花園

  • 《閱讀台北》.臺北厝邊 文/林瑞珠 攝影/王能佑
  • 是否有那個大學校園具有撫慰心靈傷口的無形力量?這答案就在國立臺北護理學院。
    位於北投區榮民總醫院及振興醫院之間的國立臺北護理學院,不僅提供學子一個優雅的學習環境,也讓附近醫院的病患及周邊市民多了一處舒心解壓的散步庭園,號稱有「療癒功能」。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晦澀幽微的一面,悲傷是人們無法擺脫的生命歷程,因此,如何創造一個舒緩緊張、釋放壓力的生活環境,便成為非常重要的事。
  • 人們的心靈問題無所不在,因此,具有療癒功能的場域,亦應隨處可見。國立臺北護理學院營造的理想校園,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其中以校門口的「癒花園」最具代表性,它讓人們在接受醫藥診療之餘,有一處理想的環境得以舒緩不安的情緒,透過綠意盎然的優雅庭園,來暫緩心中不快,達到抒壓解憂的效果。
  • 美麗校園 療癒實驗場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是一所專業的醫護高等學校,超過半世紀的歷史,為臺灣培育了無數護理專業人才,對提昇臺灣護理專業教育有至深的影響。1994年改制學院之後,陸續配合國內教改政策及社會多元的發展,積極投入健康醫療的相關學術研究,因此出現了「癒花園」這樣的創意園區,並於2004年校慶時落成啟用,成為臺灣第一座,世界上亦少有的療癒花園,這是一種創新的概念,具有多元的養心功能,在臺灣的校園中,堪稱先進、前衛,而且絕無僅有。
  • 癒花園」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心情好,來到這裡沿著水邊一路賞景,自然恣意開懷;心情不好,來此聽流水潺潺,循著水路漫步遊園,心情亦隨之柳暗花明。它的設計概念源於加拿大悲傷輔導專家Alan D. Wolfelt的「悲傷園藝化模式」,他認為悲傷是生命中自然且必要的過程,也是不容易走過的歷程,但經由協助與陪伴可以較為順利走過那段生命的幽谷,而療癒花園的設置,便是讓悲傷者在庭園設計的引導下,經由獨處省思、協談求助,而走出悲情。
  • 隨意遊逛 親身體驗
      到底國立臺北護理學院的「療癒功能」是否名符其實?該去一探究竟。
      一個清閒的春日午後,來到護理學院散步,不巧遇上寒流來襲,前幾天還暖呼呼的,說變天就變天,冷得叫人直打哆嗦,心情實在盪到極點。從後門走進校園,眼前景觀和一般學校沒什麼大不同,校舍都是乳白色的建築,搭配綠化做得不錯的操場及周邊高聳的綠木,整個環境挺舒心,只是,當沿著操場邊直敞敞的校園大道向底端學生宿舍及餐廳方向走去時,冷風直撲而來,著實令人無法消受,此時,頗為懊腦自己為何在這冷颼颼的天氣裡跑出來遛達。

      走過體育館來到明倫樓,眼前突然一亮,在2棟大樓之間,有條白柱、橫樑架設出來的綠波廊,入口橫批「蘊杏綠廊」,兩側種了椰子樹,中間紅磚舖地,園子裡則種滿草花與爬藤,在這陰冷的天氣裡,竟然透點南洋熱帶風,令人感覺一陣暖意。隨著它一路蜿蜒,兩側的花圃中許多小花開得十分茂盛,不向寒風半點低頭,反倒染成繽紛一片。才走大約20公尺,已來到大樓後方的停車場,才知道原來它是條綠化得令人驚喜的小通道。

      走出「蘊杏綠廊」,來到蕙質樓、蘭心樓兩棟學生宿舍前方,腳步停在2棟大樓之間的學生餐廳前,剛過用餐時間,裡頭三三兩兩的還有些學生在用餐,或喝著餐後咖啡,一派悠閒。比起一般學校,護理學院的用餐空間可以選擇的不多,福利社、自助餐、簡餐,顯得有點「小而巧」。不過,不必擔心選擇太少,附近二家醫院的「美食街」及周邊的小商圈擁有充足的選擇,只要走出校門過個馬路,林林總總,想吃什麼都有。

      續行至前端通往校門口的「晨映大道」,這是一條行人專用的休閒專區,車輛禁止進入,所以散起步來特別沒負擔,加上一路都是樹形蒼勁的老樟樹,拱成一條長而綠的美麗隧道,許多附近醫院的住院病患經常在家屬的陪伴下來此散步,他們總是來來回回的走上好幾圈。在這個冷空氣南下的日子裡,空氣雖有幾分清冷,寒風在這裡卻沒那麼囂張,可以想像,夏日的驕陽移到這裡,也會謙虛的退讓幾步。

      左邊草地上有幾個學生在打槌球,球場上則有幾條好漢在搶球,冷空氣中一片火熱。平日上課期間,這個廣大的運動場上是青年學生馳騁的天地,來到假日,附近居民紛紛加入,晨間、午後、黃昏時分,幾個球場乒乒乓乓的,好不熱鬧;跑道上則有勇士們一圈又一圈跑步、健走,一片忙碌,也顯得活力十足。緩步來到「晨映大道」的盡頭,也就是校園正門口,「癒花園」就在大門右側。

      花園裡以一彎流水貫穿整個狹長的園區,入口處有個水線直洩的眼淚池,流速均勻俐落,如同釋放心情時的痛快淋漓,而這一水流泉的源頭,是座白色的半臉垂淚雕塑品「眼淚」,寂靜漠然的表情與那一汪淚泉有著不同心境的反射。沿著步道前行,一旁是緩緩流淌整座花園的水路,一路水聲淙淙,煩悶的心情似已隨之洗去大半。

      接著來到隱蔽於樹叢之間的心靈諮商區,幾組休閒戶外座椅擺置於花草樹叢之間,有幾位年輕學子低聲交談著,也有靜默沈思者,在清清淺水與綠茵碧草之間,一片清新祥和。續往前行,沿著水流蜿蜒一個小彎,彷彿走過一段幽深長廊,如同長期飽受抑鬱之苦的心境。小徑的盡頭有座平台架在參天的黑板樹下,掩映著一片綠意,原來那是家庭追思丘,黑色的牆面刻著各種親屬的稱謂,一座靜坐的雕像置於平台中央,眼神下垂有所思,如同傷痛過後的靜默與沈澱,產生了一股追思之後的溫情力量,正是支持人們繼續前行的生命動力。

      最後來到和解園區,眼前開朗一片,有涼亭、休憩桌椅提供小坐片刻,在許願池前,儼然又進入另一個嶄新的境界,春暖花開時,五彩繽紛、花團錦簇,一片生氣蓬勃,正意味著通過生命幽谷後的柳暗花明。
  • 曲橋幽境 別有意趣

      散步走出「癒花園」,心情的確開朗許多,不知是庭園景致優美,還是真有療癒效果,總之,不怕這清冷天氣,更加飽足了精神得以續往「癒花園」對面的科技大樓裡鑽。經過長廊通道,竟然來到一處水光連天的庭園,沿著水邊環繞一周,原來這裡是由行政大樓、科技大樓、教學大樓及圖書館4棟建築圍繞而成的中庭,校方設計了一池淺水,並在水上架設了一座曲橋連接2棟大樓,地上則植滿翠綠草皮,並有綠木成蔭。小橋一側的水邊有座木造觀景平台,可以臨水賞景,更適合暫坐沈思;另一側則造了一個小涼亭,是逛了一圈校園之後,閒坐小憩最佳地點。這樣一處小小的造景庭園,頗有幾分中式庭園曲橋幽境的氣韻,亦有幾分日式庭園的寧謐禪意。

      閒散地走了一圈,微風輕拂樹梢,已不覺寒意,卻見水色倒映分外明朗,此時聽得一聲劃過天際的清脆鳥囀,迴盪在整個水面及空中,彷彿可以衝破陰霾的天空。那拉長的飛鳥長鳴,似曾相識!很快的念頭一轉,不就是高山湖泊中才有的清朗回音嗎!這個小小的庭園,竟模擬出高山湖泊的情境,四面建築彷彿高山,人工小池如同湖水,這樣的空間與回音的驚喜效果,恐怕是設計者始料未及的。遊走至此,倍覺暢快,這處令人心曠神怡的水畔風光,比起「癒花園」毫不遜色,甚至更勝於調養效果呢。

青創創業陪伴機制功能

  • 關於本聚會:在結束青創的課程後,是否想和其他同學更進一步互動呢?創業過程是否缺乏軍師朋友,提供錦囊妙計呢?您的創業進度,是否沒有助教緊盯進度呢?在本聚會, 發揮創業2.0的精神,同學們幫助同學們創業才是王道!讓我們一起互助成功, 加速您創業的成功腳步~
  • 每週主題邀約:曾經於青年創業協會上過課程的學員,歡迎上台簡報自己的創業進度喔,您可因此而受益喔:1. 創業計畫得到更好的建議和方向.2. 您因此找到創業夥伴.3. 學員媒合延伸其他商機.4. 創業難題獲得解答.5. 經驗交流.6. 更多...更多...
  • PS:如果各位對聚會有任何的想法,
    歡迎透過青創會的蔡妤蓁/吳若瑋代為轉達囉...
    希望這個創業聚會可以幫更多人創業成功 !
    ==========================================
    Jerry Lu 代為發送這封email 囉-- Best Regards,Jerry Lu (盧士傑)Tel:+886-987170022email:HiHappyCats@Gmail.comMSN:HiHappyCatsFax:+886-940-474-523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12種通路等你用,用愈多賣愈多!

  • ▼人生海海,有些事情該讓你知道…在今天想要具有競爭力,就必須擁抱科技帶來的鉅變。MCM 代表「多重通路行銷」,這就是表示給顧客1種以上的方式來購買你的所有商品。MCM意味著你將相同的訴求,透過多種行銷通路或管道傳遞給顧客。如果顧客沒有回應你在某個通路的促銷方案,或許他們對於透過不同行銷通路推出的類似方案會有回應。
  • 真正的成功關鍵在於,你得想清楚該選擇哪些通路,然後設法將那些通路整合起來,使銷售與獲利同時倍增。
  • 直接回應式網路行銷
    電子郵件行銷是網路世界裡吃苦耐勞的阿信,也是最具威力的一個行銷通路。相較於傳統的平面直效郵件,透過電子郵件進行的直接回應式網路行銷具有下列幾項迷人的好處:
    電子郵件的成本比平面直效郵件便宜得多,寄電子郵件幾乎不用花成本。電子郵件的低廉成本讓你能更頻繁地和潛在顧客溝通,投資報酬率相當吸引人。電子郵件促銷活動的效果能夠快速且精準地掌握,你可以立即看出哪些效果好、哪些不好。
    成功的電子郵件或直接回應式網路行銷,最重要的原則是:
    文案至上——文案的品質會大大影響你所能達成的效果。精心設計的傑出文案對直效郵件行銷非常重要。
    長文案效果一向好過短文案——在其他條件都相同之下。
    使用的標題對成效有80%影響力——因此要費盡心思下好標題。如果你能在一開頭就傳達出主要重點,接下來就會一帆風順。
    堅守6大鐵律——這是直效郵件史的不敗真理;6大鐵律是:
    用迷人的承諾推出優惠方案
    直接提出邀請
    拋出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分享某個秘密
    說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大膽預言
    同時利用直接與間接的方案——因為兩種方法都各有其優缺點,在尋求潛在顧客名單時,要懂得如何拿捏輕重。
    要提出涵蓋各種資訊的方案——也就是包括絕佳點子、具體好處、可信度,以及自己引以為傲的過去表現。
    要講究細節——也就是說要根據4U法則,用心塑造你的標題和重點,4U分別是:獨特性、實用性、迫切性、具體性。
    強調並說明你的獨特銷售主張(簡稱USP)——也就是能使你的產品脫穎而出的特質。
    不要講功能,講好處——尤其是表面上看不出來的內在優點。當你好好體會所有內在優點,你就能把它們整合到訴求之中。
    一次永遠只對一個人說話——要用日常對話的口吻,不要用做作的用語、科技術語,或者意義不明的縮寫。要讓人喜歡閱讀你的文案,而不要讓他們因為內容枯燥乏味,覺得要看完自己完全沒興趣的東西很辛苦。
    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包括部落格(網誌)、論壇、討論區、影片分享網站、相片分享網站、音樂分享網站、各式各樣的社交網站,以及網站上的評論和意見區。
    社交媒體的最大優點是,能夠讓口碑推薦傳到更廣泛的訴求對象。如果你能讓社交網站上的所有人都討論你們公司或產品,你就能帶動話題以及正面的媒體曝光。社交媒體通常成本低廉,不過缺點是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完全參與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的各種對話。
    要善用社交媒體,你必須:
    記必須以媒體型態來塑造你的訴求——以大家有興趣的話題為主,而不只是想你要提出的訴求。內容要寫得有新聞價值,而不要有過於明顯的商業氣息。
    要夠大膽——在社交媒體上,大膽、甚至是有些瘋狂的點子,會比稀鬆平常或日常瑣事更能引起注意。
    引用世界紀錄或前10大的概念——社交媒體偏好這些東西。網友喜歡針對社交媒體上其他人的強烈意見,發表意見或評論。
    一定要給人可以討論的話題——找找看有沒有什麼醜聞或用字要爭議的角度可以切入
    盡量簡單——讓人更容易記住你的訴求,也更容易對朋友轉述。
    有內容都要簡短扼要——要迅速、簡潔地切入核心概念,不要繞圈圈。
    《大師輕鬆讀》中英對照佳句摘錄
    “We believe that market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different from and better than it wa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Businesses that take advantage of these changes can expect to grow more quickly and more profitably than ever before. To achieve your company’s maximum potential, it is no longer enough to be good at just one type of marketing.” —Michael Masterson & MaryEllen Tribby
    我們認為,21世紀的行銷跟20世紀迥然不同,也更為理想。懂得好好利用這些改變的企業,將會有更快速的成長、更龐大的獲利。要發揮你們公司的最大潛力,光是擅長1種行銷方法再也不夠了。」 ——麥斯特森 & 崔碧

    本文章由大師輕鬆讀提供更精采內容請見下期週報或第317期《大師輕鬆讀

量產模式的終點,多元創新的起點

  • 量產模式的終點,多元創新的起點
  • 結算台股封關市值,許多知名企業都受傷不輕,其中鴻海最為慘重。以往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引以為傲的cost down績效,已覆沒在金融海嘯之中。經濟風暴會過去,新經營模式將來臨,背負著舊思維的台灣科技業,現在就該開始革命。去年一整年,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大概是科技業裡壓力最大的CEO。一月初,鴻海公布去年十二月份非合併自結營收,總共是新台幣一千兩百二十一.五二億元,比二○○八年十一月的營收衰退了九%,比起二○○七年同期,衰退幅度更高達一八.二一%,營收年增率首度出現負成長。一月底,鴻海旗下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富士康也發布獲利預警公告,同樣指出去年的純利將會比前年同期衰退。
    在這一波不景氣的寒冬中,鴻海雖然是全球最大的EMS電子代工廠,但卻是受創最嚴重的台灣科技業廠商。獲利狀況不如預期,讓鴻海股價頻頻探底,也讓集團的總市值一年內銳減了新台幣一兆元。高盛證券、大和總研等外資,也都不看好鴻海未來的表現。一位外資分析師就表示,鴻海大規模的垂直整合經營模式,可能會有產能過剩的問題,成本也相對較高,「面對景氣衰退時,鴻海這樣的企業很難有抵抗的能力。」
  • 交通大學科學管理所所長虞孝成則指出,台灣電子代工產業單一、大量的製造模式,都是大量接單、大量生產,然後賺取小額毛利,這種仰人鼻息的經營模式,非常容易受到景氣的影響,只要景氣一反轉,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 其實金融海嘯對鴻海的衝擊只是一個縮影,背後反映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台灣科技業的規模經濟路線已經面臨了瓶頸和困境,金融海嘯只是更加凸顯出問題的嚴重性 兩大隱憂:低利潤與高庫存 悅智全球顧問董事長黃河明指出,自從個人電腦出現後,在英特爾、微軟的推波助瀾下,電腦產品變成了標準化、模組化、可大量生產的商品,以電腦起家的台灣科技業,也逐漸以量產的模式為經營主流。但這其中也浮現了兩股暗流,逐漸成為台灣科技業的隱憂。 第一股暗流就是製造的微利趨勢。黃河明舉了一個例子,有位長期追蹤科技產業鏈價值的加州大學教授,把蘋果的iPod拆解,去追蹤哪些國家做了什麼零件、價值多少。結果他發現,售價二百多美元的iPod,組裝的價值只有一美元,「這顯示在整個科技產品的價值鏈中,台灣不僅沒有爭取到品牌、關鍵材料等最有價值的部分,而且代工的利潤更是低到難以想像。」 另一個暗流則是庫存的壓力。黃河明指出,現在的消費者喜好變化快,產品生命週期變得更短。品牌公司為了減輕庫存負擔,開始把庫存的壓力轉嫁給製造廠商,要製造廠商保持一定的庫存水準,以便隨時出貨。這對台灣的科技製造商來說,無疑又增加了更多的負擔。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強調:「台灣的科技製造業著重追求大量,現在看來就遇到一些問題。」首先是公司的產能太大,當市場蕭條或需求衰退的時候,應變或調整就很困難。其次是沒有做自有品牌,也就沒有管道可以去化或調節過剩的產能。最後的問題則是因為製造代工的利潤微薄,所以就很難在研發(R&D)上下功夫,頂多就是小R(Research,研究)、大D(Development,發展),只重視後段將產品商業化生產的D,比如說製程的改善,而缺乏在關鍵材料、技術上持續的research,也就很難建立技術的深度和進入的障礙。
    跳脫產值,追求價值
    台灣科技業的未來方向在哪裡?針對這個問題,黃河明強調規模將不再是存活的唯一要素。「以前規模越大、產量越大,企業才會安心,但現在製造的規模已經無法創造企業的優勢,」黃河明指出,「台灣科技業不只出現量變,也已經到了質變的時刻。」
  • 詹文男也認為,台灣科技業領導人的思維必須要有所改變。「規模經濟這件事,郭台銘已經做到極致,這個模式的典範,我想已經到了需要轉移的時候。」他認為,台灣的科技業不能再看產值,而是要看價值,所以科技業領導人必須丟棄舊有的包袱,轉而從技術、設計、商業模式等方面著手,才能突破現有的瓶頸,為企業增加新的價值。
  • 要做到這一點,科技業的領導人不能再只做照本宣科的事,而需要有創新甚至顛覆市場的魄力。「台灣的科技業領導者多半都很短視,很少去看五年到十年後的趨勢,並且做出改變,」詹文男指出,「但未來的科技業領導人,必須要有改變產業遊戲規則的遠見和能力。」 剛宣布去年營收和EPS(每股純益)都創下歷史新高的宏達電,就是最好的例子。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曾經表示,宏達電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斷創新。「我們今年絕對不會做去年的產品,要做就要做新的,自己突破自己!」美國《商業週刊》也指出,「只要看到Peter(周永明的英文名)出現,就一定會有新的玩意,他永遠會帶給大家驚奇!」
    面對嚴苛的競爭和環境,周永明強調宏達電不能被別人看穿,必須一直創造價值,所以原先以代工為主的宏達電,從品牌之路重新出發,「要改變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一定會碰到許多挑戰和衝突,從製造轉到品牌的挑戰更大,但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同樣最大。」因此當其他科技公司哀鴻遍野時,成功往研發、品牌轉型的宏達電卻能逆勢成長、表現更加耀眼。 同樣懂得大破大立的,還有佳世達總經理熊暉。在他的帶領下,從事電子代工業的佳世達跳脫了單一、大量的傳統製造模式和思維,轉而投入附加價值高的新產品代工。「比起傳統的台灣科技製造商,佳世達真正發揮了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模式中D(Design,設計)的價值,」虞孝成指出。
    「台灣廠商應該揚棄過去cost down的思維,未來是要value up的時代,」熊暉強調,他不想做規模或營收最大的科技公司,而是要讓佳世達成為「有質感的公司」。所以佳世達積極培育工業設計團隊,而且年年都獲得多項國際設計大獎,「唯有科技和設計的結合,才能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獲利,」熊暉說。 至於台達電執行長海英俊,則是懂得掌握新興市場與關鍵技術、核心能耐,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獲利。「台達電近來在許多專業技術上投入很深,讓人印象深刻,」詹文男表示。
  • 本台達電是以製造電源供應器為主的科技公司,在科技業中只能算是配角,但在擁有金融背景、具有敏銳市場嗅覺的海英俊加入後,台達電開始持續發掘新的主流技術,且不斷布局投資,從開發鋰錳、磷酸鐵鋰等高安全性電池、LED燈具、太陽能系統安裝、風力發電機組,到最熱門的油電混合車電池,都能看到台達電參與的身影。 快速地將投資與新興商機相結合,海英俊讓台達電在過去四年,營收規模從二○○四年的新台幣五百六十五億元,躍升至二○○八年的一千四百二十六億元,將近翻了三倍。科技業要革命才能突破
    此外,未來的科技業領導人也必須要懂得貼近市場。黃河明指出,越接近消費市場,就越能夠觀察並因應市場的變化,創造出更多的機會。例如最近因為宅經濟興起而大受關注的智冠科技,總經理王俊博就是以對整體遊戲市場的觀察敏銳著稱。 智冠早在一九九二年便進入中國市場探路,近兩年更決定將公司的觸角伸入發展相當快速的東南亞市場,並成立專門的公司,針對東南亞各地不同的風土民情,設計風格各自不同的遊戲,也成為智冠整體營收成長的動能。
    做流行性的產品,不是在生產製造面動腦筋,而是要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而且這切入點是要來自市場,要跟消費者有共鳴的,」王俊博表示。 「台灣的科技業已到了革命的時刻,」長期觀察科技產業演變的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指出,「企業領導者的角色很重要,領導者能夠揭竿起義去改變,企業才能夠突破。」對台灣的科技業來說,由郭台銘為代表的以量取勝時代已是過去式,未來將是知識經濟、深度經濟的時代,唯有那些不斷布局未來、勇於創新變革的科技業革命家,才有可能再開創台灣科技業的下一個高峰。

    本文取材自《數位時代》

消滅來不及4技巧,擺脫加班惡夢

  • 【主題學習】消滅「來不及」4技巧,擺脫加班惡夢
    「工作來不及做完,今天又準備要加班了!」你常聽到這句話嗎?根據統計,台灣高達9成的上班族都曾為工作而加班。或許有人會懷疑,「工作這麼多,不加班只會耽誤進度吧?」然而,抱持這種想法的人,真的有因為加班而減輕負擔嗎?日本商管名師夏川賀央告訴你「消滅來不及」的4個技巧,徹底擺脫加班的惡夢。
  • 一、先設定工作優先順序
    工作的處理順序可分成4類:「重要且急迫的事」「重要但不急迫的事」「不重要但急迫的事」「不重要也不急迫的事」。 重要且急迫的事,固然必須最優先處理,但作者認為,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因為處理不當,才會由「不急迫」變成「急迫」。因此,要避免工作做不完的情況,最好能讓事情都處在「重要但不急迫」的狀態下完成。
    二.遵從艾偉李(Ivy Lee)法則
    艾偉李法則指出,工作者應先列舉出6件隔天非做不可的事情,依照重要順序,並且從1編號到6。次日開始,就從1號開始工作,依序將工作處理完畢;隔天再做一次編號,不要受到當日未完成的工作影響。 扣除掉不重要的事情之後,剩下的就都是重要的事,從哪件開始都可以。把眼前的事情一一處理掉,就不需要擔心究竟什麼才是重要的事了。
    三.70%的完成率最有效率
    完美主義並不是負面的形容詞,但100%的完美主義,只會造成非加班不可的後果。舉例來說,就算你自認工作做得再完美,但主管可能還是會有別的意見或建議,終究還是得重新修正。
    作者認為,工作不像是學校的功課,不能任何事都要求100分,把完成度設定在70%左右,以能提出報告為主要目標。「先求有、再求好,」就能避開來不及的狀況。
    四.打電話比e-Mail效率更高
    電子郵件是非常花時間的溝通方式,在將郵件傳送後,還要擔心對方有沒有看到信,三番兩次確認信箱,反而花費更多時間。如果用電話直接連絡反而更快,該把電子郵件定位在「詳細說明」的功能,而不是聯絡工具。
    夏川賀央強調,不加班的意義是為了讓上班族有更多「思考時間」和「成長空間」,如果把加班時間用在「想做的事」上,不管是遊樂、上課進修,甚至是睡覺補眠,轉換不同於工作時的心情,不但能增加對周遭事物的觀察,還有助於你的工作表現。
    (取材自《省時工作力》,夏川賀央著,三采出版。)
    本文章由經理人月刊提供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知識VS經驗,重組你的商業腦袋

  • 第一手經驗有如生鮮疏菜,新鮮有趣;而書中知識,就像是料理過的豪華餐點,讓美味菁華再現知識與經驗的交互作用,是塑造個人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最佳途徑、面對問題思索解答的最短路線。「這波金融海嘯和歷史上的幾次經濟蕭條完全不同,不只是又一次的景氣低迷而已,而是商業世界運作方法的徹底改變,」城邦集團執行長、暢銷商管書《自慢》作者何飛鵬,在一次演講中如此強調。
  • 他指出,不管是1929年經濟大蕭條,還是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雖說事發之時一樣造成許多企業倒閉,但商業運作的邏輯並沒有改變,當景氣復甦,相同的商業模式、同樣的管理方式依然有效運作。但這次不同,何飛鵬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往有效的救市措施,這次卻顯得欲振乏力。
  • 當經濟學教科書上的標準做法都不管用、企業以往能成功挽回績效的策略都失靈,該用什麼辦法才能度過這波難關?
  • 用閱讀,建立新的商業智慧
    照目前情勢看來,這個問題還找不到解答,但這並不表示經理人只能無奈放棄。如同生命自會找到出路,即使消費者行為、商業運作模式發生質變,並不意味著市場就此停頓,只是經理人必須用新的做法、新的思考,來重新架新的商業運作方法。
  • 當你需要全新的思維,你會需要一顆不同於過往的腦袋,而閱讀就算不是更新或重組腦袋的唯一方式,也絕對是最重要的管道之一。
    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知名閱讀專家齋藤孝在《讀書力》書中指出,每當有人問他「為什麼必須讀書」時,他的回答必定是:「因為讀書是塑造自我的最佳方法。」所謂自我,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自己面對問題時思索與找尋答案的基礎。
  • 齋藤孝說,如果接觸資訊的範圍過於狹隘,就會將單一的想法視為絕對,將適用於一時一地的做法,當成是標準模式,不論遇到任何狀況,都只用一種角度去思考、去因應。承平時期,這一招半式或許還足以應付,但是當碰到世界動盪、遊戲規則徹底改寫,若無法尋求創新的解決之道,就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讀書所培養的是正是『複雜的共存』」,齋藤孝表示,如果把人看做是一層岩片,很容易就因為外力的撞擊而破損,但如果能讓互相矛盾的複雜並存於自己心中,就會像一層層累積的岩脈般,慢慢以螺懸狀向上提升,最後變成強韌的自己,不管面對什麼狀況,都能以正確的邏輯架構去找出解答。
  • 用商管書,確認經驗的價值
    很多人都說,若非工作必要,根本不看商管書,要學習工作管理的智慧,從現場經驗還能得到更多,實際體驗比讀書更重要。齋藤孝駁斥此為無稽之談,體驗與讀書完全不互相矛盾,而且相較於現場學習到的經驗,讀書「可以確認自己的體驗有何意義」,這正是閱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齋藤孝表示,有種說法叫做「沉默的智慧」,意指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但其實潛意識和身體已經了解的智慧。將沈默的智慧與身體的智慧視為水面下的冰山,唯有冰山一角能明確化為語言露出水面。而讀書,藉由優秀作者的詮釋,可以讓自己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事情,清清楚楚化為具體。
  • 「這正是讀書的意義,」齋藤孝強調,可以藉由固定在紙上的文字,為稍縱即逝的感覺勾勒出清晰的形狀,確認自己的體驗,進而精煉出智慧。
    日本科技大廠理光(Ricoh)社長近藤史朗曾在接受《PRESIDENT》雜誌訪問時表示:「現場是新鮮蔬菜,書是豪華料理。」這句話的意思是,第一手現場經驗新鮮有趣,有如生鮮蔬菜;而書,就像是將各種生鮮食材料理過的餐點,或許已是二手資料,卻是美味的菁華呈現。
  • 近藤說,技術出身的自己,年輕時非常不愛閱讀,認為只靠書本無法理解真實環境,現場才是王道,而這樣的實務導向,確實對他在技術的精進大有助益然而,當他從基層升遷至管理職時,許多事情就不再可以只靠在現場反覆的嘗試錯誤來學習了。
  • 他還記得在被宣布擔任社長前,他閱讀了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著作,當時心中的感動難以言喻,不由得想起平日在工作現場中曾犯過的錯、不知該如何解決的困難、自以為是獨創的成功做法,其實別人早已有過說明與指引。
  • 更重要的是,許多以前模模糊糊的營業和管理心得,也透過前人的智慧,得到確立。「這就是學習,」近藤說,「就像透過自己的手,把食材做成料理。」
    在變動的時代,要找出新的商業智慧,絕不能只依靠過往做法,更不能只從犯錯中累積智慧。面對困難時,該怎麼應變會比較好?有哪些經典原則可供借鏡?大師的預見或建議,又是什麼?這所有問題,你都能從商管書中找到值得參考的看法。
    這或許不是一蹴可幾,但只要長期累積經驗和思考,自我就會變得厚實而穩定,進而能以不變的基準,因應各種難以預測的新變化
    本文章由經理人月刊提供。

做個生活理財專家

  •  【主題學習】貝佐斯用堅持打造亞馬遜奇蹟
    14年如一日的真實人生與亞馬遜的破百美元到6元股價變化一樣,貝佐斯也同樣擁有反差與爭議不斷的人生,但他卻靠著自己對經營態度的一貫堅持,帶領亞馬遜走過了網路泡沫後最艱困的歲月。他與亞馬遜這14年的經歷,宛如一部網路產業史…什麼樣的人,可以是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風雲人物(person of the year)的當代英雄,卻也同時是華爾街千夫所指的騙子?
  • 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崇拜數字與數學到無論大小事務,都希望靠著算式得到正確答案,但卻又總是在面臨重大決策時,每每只靠著直覺與意志判斷行事?又是什麼樣的人生,可以讓一個人在面臨直昇機幾近墜毀的生死瞬間,卻還有心情自我調侃:「怎麼會是這麼愚蠢的死法?」 這些所有看似天南地北的片段,竟都在同一個人身上交會。而這些故事的衝突性,都還遠不及他這十四年來真實人生經歷的反差:一個自稱有「改變毒癮」(Change Junkie)的人,十四年來對同一份工作的熱情卻從未稍減。
  • 大起大落的創業人生
    這就是亞馬遜創辦人暨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十四年來他從未放棄「建立地表上最大書店」的夢想,而且還在各種質疑聲浪中,將夢想擴張為「地表最大零售商」。這樣的堅持,也讓他成為十四年來,唯一成功從Web 1.0創業家轉型為經營者,而且還沒被後進取代執行長職位的Web 1.0代表人物。
    從小就是數學天才,擁有普林斯頓大學電腦與電機雙學士學位的貝佐斯,原本是讓人羨慕的華爾街金童,但是對網路的好奇與想像,卻讓他走入了不同的人生
  • 一九九四年,剛邁入商業化的網際網路,使用量在當年暴增二三○○%。任職於紐約D.E. Shaw& Co.避險基金的貝佐斯,心底的創業因子因這懾人的數字而騷動起來,於是追隨著科技人才的群聚腳步,與妻子拿著父母親給的三十萬美元創業基金,一邊開車、一邊寫商業計畫,就這麼來到西雅圖,在車庫裡展開了他的網路探索之路。
  • 就這樣,貝佐斯創立了亞馬遜,立志建構地表上最大的書店。隨著商業網路概念的風行,貝佐斯與他讓人印象深刻的宏亮笑聲迅速竄起,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人們對他的鍾愛,讓他甚至可以在公司尚未證明已成功、獲利階段,就為《時代》雜誌畫下二十世紀的句點,獲選為一九九九年度風雲人物。
  • 然而,這樣的風光卻在兩年後急轉直下。網路的瞬間泡沫化,讓亞馬遜的股價從每股破百美元,重重摔落至六美元。隨著股價崩盤,他的理想一夜之間成了天方夜譚,其公司還被形容成「 亞馬遜.土司 」(Amazon.toast),甚至是「亞馬遜.炸彈」(Amazon.bomb);而他則成為沒人願意再多聽一句的騙子。就在所有人指著亞馬遜股價圖議論紛紛的同時,貝佐斯卻拿出了呈現仰角向上的亞馬遜累積銷售數字圖表說:「我比較喜歡這樣看事情...,這也是我為什麼樂觀的原因。」貝佐斯樂觀到即使是網路泡沫得一敗塗地,華爾街到處充斥著質疑亞馬遜獲利的輿論聲,也掩蓋不了他那豪放的招牌笑聲。
    數字與理念的拉鋸
    或許沒人能理解為什麼貝佐斯在那樣的情形下,還笑得出來?但事實上,他的笑聲絕非對自己處境的尷尬偽裝,而是因為數字本身訴說的故事,對貝佐斯來說就已具有足夠的說服力,讓他堅持樂觀的態度。
    紐約金融市場出身的貝佐斯,承襲了華爾街人對數字的崇拜:「數學可得到的決定都會是我的最愛,因為那代表答案一定正確。」曾跟他一起共事的老員工立薛(Risher)也這樣形容跟貝佐斯相處的片段:「在那些四小時的會議裡,總有有趣的時刻…,但只要有人沒帶著數字進來,當場就可以變得十分難看。」
  • 不過,若貝佐斯真的只有數字這套邏輯,那麼這許多年來,他也不會每每成為爭論焦點。「我們所有有價值的決定,沒有一次不是在爭論中開始的,哈哈哈!」所有的爭議就跟他的笑聲一樣,總是令人無法淡忘。這些爭議包括他在所有財務數字都告訴他只能建四個倉儲物流中心(fulfillment center)時,卻決定建五個;在eBay聲勢如日中天時,決定挖eBay牆角,把第三方店家引進亞馬遜,而且還力排眾議,讓這些商品擁有與自家商品相同的展示機會。另外,他還樂於做旁人眼裡的冤大頭,執意推出運費吃到飽的Amazon Prime(繳交七十九美元年費,就可獲得無限次數的兩日到貨配送服務)。
  • 這些不顧外界對成本及營運疑慮的決定,全出自貝佐斯之手。「在企業裡,邏輯本身都會讓人困惑,」貝佐斯曾這樣承認。而讓他如此左右為難的,就是另一個他堅持的理念深信一個長期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公司,遲早有一天,市場會給予應得的回報。他舉Amazon Prime服務為例:「這樣的服務,你不能單憑數學來看,因為再怎麼算,數字都會告訴你不能這樣做。這樣的決定就是靠直覺與判斷,因為這是對消費者好的決定。」這就是亞馬遜與貝佐斯同樣屹立十四年,「立志做最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公司」堅持。只要能從消費者中心出發,證明最終可討消費者歡心,他就願意放下數字,大膽放手一搏。
  • 堅持長期投資的孤獨創新者
    為了達到「消費者中心」這個終極目標,貝佐斯不只一次讓華爾街失望,把賺進口袋的大筆毛利,全都又投入深不見底的新服務開發。面對所有外界的懷疑,貝佐斯卻從不急於辯解,因為他相信「時間」將會為他解釋一切。
  • 「這一切全都與長期有關,」貝佐斯不只一次在年報裡,對股東的公開信中這樣寫到。這樣的精神更一再出現於他的公開談話裡:「短期的答案通常與長期的答案不一樣,而長期的眼光往往讓我們可以從消費者那端做出決定」、「長期而言,股東與消費者必然完美地契合」…。經歷了這諸多起伏與從不停止的懷疑,貝佐斯彷彿練就了一套以「長期」、「消費者中心」回應的反射動作與言詞,以從一而終的堅持態度來面對外界紛擾。
  • 諸多當時看似危險的舉措,包括物流中心、免運費等服務,多年後獲得平反,人們終於承認那時是他們自己看不懂貝佐斯的創新。但這些紛擾也彷彿從未在貝佐斯心裡留下陰影:「如果你想要當領航者,那麼你也要能在被人誤會的情形下維持自在,」他雲淡風清地說著這席話,也讓人徹底領受了他近乎偏執的堅持。的確,要能帶領公司從百元到六元,再回到榮景,並持續在從不停止的華爾街指指點點之下,一路向消費者端靠攏,若非是擁有近乎偏執的執著個性,又怎能忍受這一路的孤單與爭議?
  • 一場開放論壇裡,在場觀眾問起貝佐斯二○○三年那場直昇機意外,對他的人生到底產生了什麼影響?在一陣大笑後,貝佐斯卻十分正經地說,許多人在意外後發現了自己人生的不足處,「但我卻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一直以來的這份工作。」因為喜歡所以堅持
    對事業經營與人生選擇的執著,經歷了十四個年頭,貝佐斯用成績證明了自己。去年與今年,亞馬遜連續兩年奪下美國《商業週刊》全球科技一百強榜首,是連續舉辦九年以來,首度蟬聯榜首的企業。回顧網路發展這十多年來,起起落落的.com不知幾凡,有人失敗出場,從此消失在網路發展的歷史當中;有人見好就收,將創業成果出售換取可觀的財富。貝佐斯卻是極少數例外,身為亞馬遜創辦人、持股比例達二四%的最大個人股東,儘管擁有高達八十二億美元的身價,十四年來他依舊親力親為自己的創業作品。這樣的成就,即使是網路霸主Google的兩位天才創辦人都無法相比。正因如此,他的執著與堅持,才得以打造出亞馬遜堪稱網路長青樹的地位,並引發電子商務取代實體通路的無限討論。
    本文章由「數位時代」提供。

【主題學習】展現頂級執行力

  • 『執行力』滿分必備!卓越執行力會以各種形式實質展現,如企業股價上漲、營收增加、品牌認知擴大、顧客忠誠度上升,或是員工投入的程度提高等。因此「卓越執行力」是非比尋常的價值,當企業釐清自身的策略,並證實自己有能力在市場上貫徹執行這套策略,就能創造出這項價值。
  • 整合6大策略:擬訂策略、規畫策略、整合組織、規畫營運、追蹤和學習、測試和修正,並形成循環系統,將有更大的機會達成卓越執行力。
    結合『策略』與『執行』六階段
    要能系統化、一以貫之地將策略形成與營運執行連結起來,必須歷經以下6個階段:
    擬訂策略要能清楚而具體地說明你所從事的業務內容,以及你的理想策略為何。
    規畫策略利用工具訂出架構分明的評量指標和方案,用以作為行動和資源分配的圭臬
    整合組織使其能配合你所選定的策略。
    規畫營運—使日常營運和長期策略能互相吻合
    追蹤和學習以便確認策略是否確實實行,並且在必要時加以導正
    測試和修正持續挑戰你的策略假設,並在必要時進行調整。若能把這6大策略整合成一個循環系統,就能有更大的機會達成卓越執行力。
    策略的擬定與規劃
    【擬訂策略】各企業的管理團隊每年最起碼要集會1次,更新組織的策略,並且因應市場發展做必要的改變。目的是:
    釐清願景—你公司的立意或宗旨為何?以哪些價值觀為行動的圭臬?你對未來成果的抱負為何?在未來3年到10年,你希望達成的中、長期目標是什麼?這類宣示最著名的,就是由前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在1961年提出:「在10年內讓人登陸月球,並且平安返回地球。」這項宣示不僅鼓舞人心,也清楚界定成功的評量標準和完成時限。
    形成策略—根據組織的資源、沿革和營運結構等,決定你要如何達成組織的目標。常用方法有:專注在特定顧客區隔之上、採用藍海策略鎖定全新的廣大客群。與顧客合力共創價值、情境規畫、利用正式策略地圖作為指引。選定要採行的策略後,可運用OAS(目標、優勢、區隔)架構來制定成圭臬。例如,西南航空公司的OAS:O「成為獲利最佳的美國航空公司」,A「以巴士或火車的票價提供航空客運服務」S「鎖定具價格敏感度、要求高品質的客群」。
    規畫策略】進一步的策略規劃,即擬定策略目標、評量指標、短期目標和執行方案等部份:
    轉化策略—將策略變成明確的議題、指標和目標。基本上就是要根據這些議題,將策略轉化成策略地圖。
    擬訂策略計畫—表示必須想出一套策略方案或專案,藉以達成你理想中的改變。策略方案會促使策略付諸實行,如果你的策略是組織希望達成的「目標」,那麼這些方案就是達成的「方法」。

    策略開發以及策略與營運間的連結,依然是臨時、多變又沒有條理的。根據現有的各式策略和營運工具來看,我們認為企業只要能採取系統化方法將策略和營運結合起來,就會獲益良多。建置經過充分整合的周全管理制度,可以幫助大多數企業克服在設法實行策略時所經歷的困境和挫折,尤其是革新的、轉型的策略。」——卡普蘭 & 諾頓

    本文章由大師輕鬆讀提供

【主題學習】景氣持續蕭條,但商機不會窮盡

  • 金融海嘯、景氣低迷、失業潮來襲,是2008年社會的集體焦慮。2009年的序幕已被蕭條拉開,閱讀100個你應該了解的商管關鍵字,重新審視內部管理、掌握未來商機,求新求變的經理人,沒有停滯的本錢。
  • 如果計算今年台灣媒體、企業和個人口中高頻率的單辭,「不景氣」肯定可以打進前三名,像是「金融海嘯連帶使景氣受到影響」「景氣低迷、房市不振,建商壓案不敢推」「景氣持續下滑,大型企業紛紛裁員減薪」「失業潮狂襲,紙飯碗時代來臨」等等。2008年,「不景氣」一辭無論套用在何種情境,似乎都很貼切。 不只台灣如此,全球都受到總體經濟惡化的影響。日本票選出來的2008年度漢字為「變」,反映出日本今年首相頻頻換人(2007年9月,安倍晉三辭職,由福田康夫接任;不到一年後,福田辭職,改由麻生太郎出任)、受全球金融風暴籠罩、油價暴起暴落、內定錄取的求職者忽然被通知不僱用等社會浮動變亂現象,都讓人感到世事變化無常,不安定感大增。大環境惡化,引發集體焦慮
  • 東方線上董事長詹宏志在2008年底一場「洞悉2009新價值:台灣消費者生活型態研討會」中,提出台灣如今面臨「全民沮喪」和「消費沉沒」的狀況。「全民沮喪」指的是整體社會回應全球大環境,產生集體沮喪焦慮的傾向,像是台灣年輕人一畢業,迎接他們的是就業環境惡化,連帶對自尊心和理想實現的打擊;而台灣職場充滿無薪假、裁員的鶴唳風聲,也使得工作者人人自危。 「如果找不到出口,這個社會可能會有一種集體創傷,」詹宏志認為,從政府到企業甚至個人,顯然要有些準備:除了競爭性的價值觀應該轉為生存的價值廠商在進行銷售時,也要留心表述方式,不要冒犯到沮喪的消費者。企業界固然有責任為職場帶來歡樂的氣氛,但個人也應該找到更彈性的生活價值。 至於「消費沉沒」則是日本社會觀察者提出的字眼,也是對這一波不景氣帶來的消費緊縮警訊,詹宏志舉一個計程車司機的觀察為例:現在每一個紅燈停下來,他的車就是第一輛,這在過去完全看不到的現象,反映了市場的極度冷清。這個「庶民的觀察」很直接的反應了景氣狀況。
  • 當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遲疑時,對所有企業都是很大的挑戰」詹宏志說。金融風暴,牽動產業更迭 。如果說2008年是巨變的一年,許多事件都將被寫入歷史的大事件,那麼我們對於過去這一年的理解,就不能只停留在「變壞的景氣」,而必須深入了解其來龍去脈,以及將會對未來造成哪些影響及衝擊。因此,本期封面故事鎖定金融、環保、科技、社會人文面向,以及行銷、人資、研發、財務及個人工作型態與方法等領域,彙整出100個在學術刊物、商業媒體及暢銷商管書籍頻頻出現的關鍵字眼,並邀集產官學界的專家學者加以深入解讀,希望能夠讓讀者對於過去能夠有完整的理解,再思索如何在來年找出因應之道。 從這100個關鍵字,我們窺見了2008年的梗概。因為美國信貸債權證券化、金融創新商品和信用違約交換造成的金融風暴,先是造成全球金融體系惡化,對企業部門造成連帶影響,衍生減薪休假、甚至裁員、失業等問題,接著則是導致工作者的生計缺乏保障,引發市場消費力低落。 相對景氣的一蹶不振,環保風潮卻是達到高點。「世界又熱、又平、又擠」的現實,促使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更加覺醒,在日常生活力行節能減碳的意願升高;企業也開始關注環保議題,一方面克盡企業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也亟思從中發掘綠能新商機,甚至 創造了工作直接、間接跟環保有關的「綠領工作者」。
  • 在科技方面,消費者受到大環境影響,因而產生審慎消費和對產品產地、製程敏感等態度。體現在消費行為上,則是對科技產品的購買就追求平實、價值重於價格而對產品背後製造訊息追根究底的態度,也讓代工的無名英雄有躍上檯面的機會,積極打造「製造品牌」。此外,企業追求節能減碳和精簡成本方案,也讓「雲端運算」備受矚目,專家斷言至少會再紅5年。最後,職場工作者和社會觀察家認為,台灣社會「超長壽化」讓成人教育商機浮現,精緻文化和流行文化需求可望擴大
  • 少子化代表教育品質和師資素質提升的連帶關係:而企業將呈現營利和公益兩種面貌。以積極彈性,回應不景氣,變的詞性是名詞,也是動詞,如同變動已是既成的事實,但也是扭轉現狀的動力。在企業大放無薪假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更多人以積極的作法回應。無論是竹科工程師的周末創業──趁放假的時候以小摺經營行動咖啡館;上班族看上日本內衣商機,有樣學樣賣起機能型、花樣多變的內衣,都是靜極思變的生命力的展現。更有許多人在工作多年,意外碰到強制放假而得來的空閒,藉機學習新事物、當義工,重新發現生活價值和個人意義。
  • 外在環境的變動,讓我們看到台灣工作者其實擁有很大的彈性,在總體經濟及個人經濟都有發展停滯之虞的情況下,反而激發了更有創意、更積極的生存本能。 在這100個關鍵字當中,我們同樣也能看到新的商台機和下一波趨勢動能。政治大學企研所教授別蓮蒂認為,台灣人不是沒錢,只是景氣不好逼使讓大家增加儲蓄、消費行為轉向謹慎保守,但卻也讓大家重新思考「價值」的定義:耐用、陪著消費者長大的老品牌、和說得出故事的產品,在這波反璞歸真中重返消費舞台。 景氣可能持續下滑,但是商機不會有窮盡的時候,只要用心觀察、掌握趨勢關鍵,即便是舊的應用服務,也能展現新的契機;景氣到底的同時也會是躍升的開端。
    本文章由經理人月刊提供。